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深度 >

法理昭昭 史实凿凿 中国南海主权不可撼动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7-09

图:西沙赵述岛上40余年资历的老渔民在收拾捕捞的鱼货\资料图片

  大公网7月9日讯(记者马浩亮)菲律宾不顾中国的坚决反对和和平诚意,不顾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执意借南海仲裁案挑起地区事端。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还是历史事实上看,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长期以来,中国从维护地区稳定的角度出发,对个别国家侵权行为保持着高度克制。此番菲律宾所谓“南海仲裁案”只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丝毫撼动不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地位,以及中国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经营南海诸岛,也最早并持续行使主权,历代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设治、军事巡航、生产经营、海难救助等方式,持续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管辖。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海诸岛属于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认知,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

  历史地位合法依据充分

  “中国始终是南海诸岛真正唯一的主人。菲律宾对南沙、黄岩岛的所谓主权要求,无史可据,无法可依”,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强指出,中国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和相关权利的历史事实确凿,历史脉络清晰,历史依据充分,历史地位合法。

  早在公元前200年的汉朝,中国就已经在南海地区从事渔业和海运,中国人就把南海称为“涨海”,把南海岛礁称为“崎头”。自唐朝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在南海地区行使管辖和行政权力,包括建立行政机构、开展海事巡逻、天文、气象观测、开发管理资源等活动。这些史实并已通过大量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古代地图等得到证实。

  二战期间,日本侵占了中国西沙、南沙群岛。抗战胜利后,根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了南海领土,从法律和事实上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任何国家表示反对。当时有关国家还以外交照会、出版地图、国际会议等方式公开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中国对南海岛礁的主权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1935年菲律宾宪法、1946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61年菲律宾“关于领海基线的第3046号法令”等菲律宾国内法或条约,均明文确认了菲律宾领土范围,而南沙岛礁和黄岩岛不在其中,菲提“临近”原则于法不容。

  上世纪70年代,南海发现储量丰富的石油,菲律宾等一些周边国家开始蚕食和侵占中国的岛礁。甚至试图否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所谓的根据是南沙群岛与其海岸线更为接近。

  李国强指出,南沙群岛在历史上早已成为中国固有领土,绝非什么“无主地”。菲律宾为了使其侵占中国南沙岛礁的行为合法化,还提出了所谓“安全原则”“地理邻近原则”。事实上,在国际社会根本不存在根据距离远近或者军事、经济和安全等因素决定领土主权归属的国际法规则。以“安全原则”“地理邻近原则”主张拥有南沙岛礁领土主权,于理不通,于法不容。

  拒绝“仲裁”维护国际法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所谓南海问题国际仲裁,事实上恰恰是维护国际法治的体现。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叶皓指出,首先,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南海争端是中菲两国之间的协议。中菲在一系列双边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以及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多边文件中,均共同承诺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端。

  其次,菲律宾所提仲裁不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菲在南海争议核心是领土争议和海域划界问题,不属于《公约》范畴。中国早在2006年就做出声明,将海域划界争端排除适用强制仲裁。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是为扞卫《公约》赋予缔约国的合法权利。

  再次,任何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针对国家间争端行使管辖权必须以当事国同意为基础。对于关乎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利等重大敏感问题,包括美、俄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不接受通过第三方解决争端。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符合国际惯常实践。

  中国大使集体发声 正本清源批菲挑衅

  目前,围绕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外交战”,已成为中国外交全局工作的头等大事之一。中国驻世界各地的几十位大使,连日来纷纷在全球各地,或发表署名文章,或接受专访,或发表演讲,向各国说明真相,阐述中国立场,针锋相对,驳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违背双方有关共识和承诺、混淆视听的做法。据不完整统计,已有近60位大使“参战”,如此大规模,这在近些年的中国外交是十分罕见的。

  譬如,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驻英国大使刘晓明题为《不要在南海玩火》的署名文章;驻法国大使翟隽在《回声报》发表《有关“南海问题”的几点真相》;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彭博网站发表题为《如何弥合南海问题上的分歧》的文章;驻日本大使程永华接受《东京新闻》专访强调“南海问题应由当事国双边谈判解决”。驻南海周边东盟各国的大使们,如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驻印尼大使谢锋等都在该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上发文。

  另外,域外国家的插手干涉是造成当前南海复杂局势的重要原因。驻东盟大使徐步直斥《美国“再平衡战略”在南海浑水摸鱼》,他指出,国际法治应为整个国际社会所遵守,而不应沦为一些国家藉以实现政治企图的工具。本地区国家应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防止本地区逐步滑入“南海陷阱”。

  【相关阅读】

  千年祖产 世代相承

  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在南海海滨生活。秦朝时设南海郡,到了汉代,南海已成为重要的海上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汉武帝时开始,西汉多次派使者乘海船,经南海前往南亚各国进行国际交往和贸易,并在航海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南海诸岛。

  东汉时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缴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多拔。”此处“涨海”即指南海,“崎头”指岛屿,“磁石”意为隐没水下的礁滩。这是世界上有关南海的最早文字记载。按国际惯例,南海及南海诸岛自汉代开始,已由中国官员及航海者发现和命名,主权也为中国所拥有。

  至宋代,始以“石塘”、“长沙”等专用名称指称南海诸岛。“长沙”大多指今西沙群岛,而“石塘”大多指今南沙群岛。宋代将“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纳入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从宋代起,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生产、经营活动的传统区域,而且更成为水师巡防的重要海域。

  至明清两代,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辖下。中国水师巡卫海防、行使管辖成为惯例。中国渔民在西沙、南沙群岛的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

  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核定了南海诸岛名称。1933年法国殖民者非法侵占南沙岛礁,国民政府致电法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指出南沙群岛“仅有我(国)渔人居留岛上,在国际间确认中国领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相继完成接收工作,立碑鸣炮宣示主权,测量绘图明确疆界,留兵戍守实施巡防,设立机构强化管辖。1947年2月28日国民政府发布完成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接收公报。

  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国际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合法履行主权和管辖权。1951年,周恩来发表《关于英美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庄严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向为中国领土”。此后,针对外国对南海诸岛的侵犯,中国政府多次发表声明,重申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立场。

 
 

    深度

    国际高度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