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出席《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联合声明发布仪式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8月31日讯(记者顾宝军)作为推进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有效工具,自由贸易区发展受到世界多数国家重视。3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在京发布《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内容指,虽然当前内地自贸区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基础的自贸区网络,但中国自贸区(FTA)建设存在五大问题:贸易伙伴经济体量较小、与自贸伙伴的贸易关系紧密度不足、自由贸易区开放的业务有限、无法全面适应TPP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区规则、亚太地区诸多国家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明显。对此,《报告》建议加快推进自贸区(FTA)建设,藉“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朋友圈”。
据《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介绍,从已生效的协议来看,中国的20个自贸伙伴中,仅印尼和瑞士位居世界GDP排名的前20位,而且排名相对靠后。相对而言,欧盟的69个自贸伙伴中,有4个国家位居世界GDP排名前20位之列,美国的20个自贸伙伴中也有4个位列其中。报告称,中国现有自贸区“朋友圈”辐射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自贸区对于投资和服务贸易开放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明显不足,尚未真正建立起统一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原则,导致中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无法与国际新标准和规则有效对接。
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系博士生导师王力表示,美国目前积极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议》(TTIP)等,不仅在开放深度上有很大提升、还一步拓宽了涉及的行业范围。TTIP谈判一旦达成,美国与欧盟的自贸区市场规模均将超过世界GDP的一半,中国即使现有在谈自贸协议全部达成,这一比重也不足全球35%。
TPP大降市场准入门槛
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黄育华指,在传统议题领域,TPP极大地降低了相互之间市场准入门槛,中国目前尚无法适应这些要求;在货物贸易方面,TPP规定了极高比例的零关税商品,而目前内地在大多数自贸区中货物贸易自由化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现在零关税商品比例偏低、敏感或例外产品比例偏高等,这大大降低了自贸区带来的收益。
报告建议,中国需要继续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自贸区谈判,把握当前国际经贸新规则的发展动向,并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构建过程中去。再次,通过“一带一路”计划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的相互融合与促进,逐步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等自由化进程,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报告也主张把自贸区建设和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FTZ)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两者相呼应的开放体制,同时深化国内改革来适应高标准的国际开放规则要求。
自贸区促进粤港澳融合
第一本关于内地自贸区发展的蓝皮书《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30日发布,报告指出,广东自贸区的成立与建设自然地将粤港澳经济融合置于重要地位,将有助在金融方面形成粤港澳合作新体制。
报告提到,由于地域优势明显,粤港澳经济融合处重要位置。广东自贸区整体思路,就是要在面向世界前提下,以港澳地区为依托并服务内地,通过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经济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措施,有助粤港澳区域贸易集成功能的极大发挥。
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内地与香港为实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作出巨大努力,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形式,不断扩大了相互之间的开放。这具有高度灵活性,并为日后内地与澳门、台湾签订协议起到示范作用。
沪自贸区临汇率风险挑战
《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指出,金融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上海自贸区金融行业试点既有机遇也充满挑战。从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种类看,汇率风险是上海自贸区当前最大风险。
从实行金融创新市场因素看,在上海自贸区内进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自贸试验区外和境内就产生利息差和汇差。长期被金融管制压抑的创新力量一旦释放,将驱动市场寻求政策空隙、以最大化获得创新的收益。举例,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简化,吸引更多境内人民币资金经多种渠道转入区内自由贸易帐户,再通过资金划转至境外,实现自由换汇机会。从外在条件看,发达国家正在集体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入风险,一旦中国加快资本帐户开放,很可能首当其冲。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并步入新的加息周期,接着又会面临大规模短期资本流出,资本短期内大规模进出将冲击中国金融和实体经济。
报告指出,东南亚地区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尝试过汇率市场化,碍于经验所限、能力与经济实力不足,很多问题未获有效及时处理,致债务与泡沫迅速积累,并在短时间内崩溃,最后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发达国家也风险重重。因此,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推进过程中需更多通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