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的工作人员在照顾大熊猫/资料图
大公网9月6日讯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4日宣布,得益于中国政府几十年坚持不懈的保护,大熊猫已不再属于濒危物种,从“濒危”类别移至“易危”类别。中国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5日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IUCN在报告中称,一系列大范围国家调查显示,此前大熊猫数量的下滑趋势已被遏制,其数量开始增加,生存状况的改善得到证实,“中国政府保护这种物种的努力是富有成效的”。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灵长类动物学家、首席保护官员罗宾森也指:“在紧要关头,中国人为保护大熊猫做出了卓越的工作。”
大熊猫数量料达2060头
不过IUCN同时警告,保护大熊猫的任务还很严峻,因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未来80年,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竹林有三分之一可能会消失。“大熊猫数量预计还会下降,让过去20年努力的成果付诸东流”。报告指:“要想保护这种标誌性物种,关键要继续实施有效的森林保护措施,应对好新出现的威胁。”最新估测显示,目前成年大熊猫的数量大约1864头,加上幼崽,总数预计达到2060头。
不过同时,IUCN表示,世界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东部大猩猩成了濒危物种。报告称,因狩猎猖獗,目前东部大猩猩全球只有5000头。过去20年,该物种数量下降超过70%。现在地球六大类人猿中有四大类处于濒危状态,除东部大猩猩外,还有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
若降级恐不利保护工作
针对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变为“易危”,中国国家林业局5日发出回应声明称:“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我们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这位负责人表示,大熊猫是濒危物种主要有四方面原因:栖息地破碎化仍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因素;其种群交流状况有待改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
中国国家林业局认为,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威胁以及濒危状况仍然不可忽视。如果降低其保护等级,保护工作出现怠慢和松懈,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都将遭到不可逆的损失和破坏,已取得的保护成就会很快丧失,特别是部分局域小种群随时可能灭绝。因此,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是危言耸听。
(综合美联社、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