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图为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右)在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
大公网1月12日讯(记者马静)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日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亚太安全合作政策发表白皮书,白皮书在地区热点问题部分将海上问题单独列出,并表示要争取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昨日发布会上透露,“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入非常重要的阶段,力争在上半年完成“准则”框架草案。内地学者认为,南海问题未来“变量”潜在于个别域外大国由隐性介入转为公开介入,这将会让南海局势走向复杂化和扩大化,“这也是当前我们的主要担忧以及我们和其他相关国家需要防范的内容。”
刘振民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2002年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13年9月在中国苏州举行的落实《宣言》高官会正式启动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磋商一直有序地进行,每年都有新进展,过去四年磋商也有了一些早期收获。
拟与东盟展开三方面合作
刘振民称,现在“准则”磋商进入非常重要的阶段。“请大家放心,我们不会等到6月30日,肯定尽早地把“准则”框架草案提出来”,刘振民说。他同时表示,这只是“准则”磋商中的一个阶段性进展,下一步磋商任务还更加繁重。
刘振民认为,南海问题之所以成为热点,主要还是外交层面炒作的问题。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有所降温,并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我们希望2017年成为南海合作年,合作势头能够推动起来。”
刘振民透露,下一步中国将与东盟国家开展“航行安全与搜救”、“海洋科研与环保”和“打击海上跨国犯罪”三方面务实合作,并就此成立三个合作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昨日对本报表示,近期南海局势由紧张转向缓和,总体稳定,但是未来可能会存在一点变量。“如果未来出现一定变量的话,主要来源就是个别域外大国,可能会挑起争端,可能会表现在他们在南海角色的转化,比如由幕后转到台前,由隐性介入转为公开介入,这将会让南海局势走向复杂化和扩大化,这也是当前我们的主要担忧以及我们和其他相关国家需要防范的内容。”
专家:务实合作利区域稳定
王晓鹏认为,“南海行为准则”会对南海局势产生一定积极影响,而在行为准则出台之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多开展一些更加务实的合作,会更利于南海的和平稳定。王晓鹏表示,中国应该与东盟国家首先在一些低敏感领域和非敏感领域先合作起来,比如海洋污染治理、防范海洋灾害、渔业、打击海盗等,可以率先取得突破,为“南海行为准则”的达成创造更加良好的地区环境。
王晓鹏强调,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达成的任何共识和协议都应该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要有利于南海和平稳定,有利于各方之间务实合作。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一个问题,就是一些域外大国,个别西方国家可能会对这些文件共识发表一些带有一定目的性的注释。
相关:白皮书提亚太安全合作六主张
1.扩大经济利益融合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
2.推进伙伴关系建设,中小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应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
3.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地区安全责任,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4.推动规则建设,完善亚太和平稳定的制度保障。
5.密切军事交流合作,,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
6.通过直接谈判与协商妥善处理、和平解决争议问题。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
整理:记者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