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及嘉宾。图为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外方代表团团长及配偶集体合影/中新社
大公网5月15日讯(记者 谭笑 李理 评论员马浩亮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14日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全体会议并发表致辞。张高丽表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所在。为促进贸易畅通,同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论坛上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约合15.6万亿港元)的商品。当日会议还发出了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号召各国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
综合新华社、记者周琳报道:张高丽在题为《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加强“五通”交流合作》的致辞中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演讲,描绘了“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前进方向。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加强“五通” 促经济融合
张高丽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深化政治互信,密切高层交往,加强发展战略对接,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基础。要进一步加强设施联通,推进“陆、海、空、网”四位一体的“硬联通”和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软联通”,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网络。要进一步加强贸易畅通,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培育建设充满活力的市场。要进一步加强资金融通,打造多层次金融平台,不断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民心相通,不断搭建各国的友好桥樑。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生产生活方式,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绿色丝绸之路。要创新国际智库合作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当日“推动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发布了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倡议参与方均认识到要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抵制保护主义。
5年对外投资超7500美元
根据倡议,中国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全球贸易增长搭建国际化平台。倡议参与方将共同履行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承诺等。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论坛上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此外,未来五年,中方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7500亿美元,出境游客将超过5亿人次。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承诺
图:列车从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的马泽拉斯铁路大桥上驶过/新华社
★同有关国家的铁路部门签署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
★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30亿港元)。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本届论坛期间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
★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
★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约合678亿港元)援助。
★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约合22.6亿港元)紧急粮食援助。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约合11.3亿港元)。
★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復助医”等专案。
中国“己之所获,享之与人”
图:14日,几名来自非洲的记者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内忙碌/新华社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引起出席峰会的多名专家强烈共鸣,他们表示,习近平擘划“一带一路”新愿景,给全球治理提出更公平、公正、合理的新方案。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注意到,习近平全新提出了“绿色丝绸之路”的概念。他说,中国未来如果能够通过绿色化、低碳化的新理念,协助沿线国家制定共同发展生态环保、低碳经济的路径,不但可体现“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各国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精神,也能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表示,通过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智慧,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模式,定能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出席峰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则表示,一直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疑虑,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特别回应了这些疑虑,同时也强调了中国决不搞有些国家担心的地缘政治扩张。他说,中国以前的哲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则是“己之所获,享之与人”,“因为很多国家至今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迷信西方,而现在不少发达国家也找不到出路。中国是鼓励大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中国再拓“凿空”之路
大公网评论员/马浩亮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形容张骞通西域是“凿空”,意即凿孔、打通的意思,“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从此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世界之间的通途。而作为近些年来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合作设想,“一带一路”的关键字也是“通”字。今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就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习近平在论坛上的演讲,不啻是一次21世纪的“凿空”宣言。
张骞当年所需要着力“凿空”的是关山大漠险阻、游牧民族袭扰、文化信息隔阂。如今,“一带一路”面临着诸多新困难、新挑战。习近平在讲话中就总结了地区热点持续动盪,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发展失衡、数字鸿沟、分配差距,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如今很多地方成了冲突动盪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加之逆全球化思潮带来的壁垒藩篱,世界面临着日益迫切的“凿空”需求。“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践,是中国勇于承担这一重大使命的体现。
习近平在演讲中,阐明了“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具体描述了新世纪“凿空”之路的五大特徵,即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并辅之以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等许多具体支撑举措,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贡献了方案。
“一带一路”以其恢弘的视野,超过了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耳其“中间走廊”、波兰“琥珀之路”等发展战略,而又有机地将他们对接和联通在一起。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雅万高铁、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交通干线,瓜达尔港、科伦坡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共同构建其一个“凿空”的网络框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依託。
当然,现在的“凿空”,无论是地理空间、合作领域、交流广度,都远远超过了歷史上的丝绸之路。今次论坛,一百多个国家政要代表与会,当中既有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这样居于世界前列的大型经济体,也有希腊、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样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国家,更有智利、阿根廷这样的并非传统“一带一路”沿岸范畴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开放包容,契合了全球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