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月9日,时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的郭树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部长通道”接受媒体採访 资料图片
综合记者李理、倪巍晨、张帅、中通社、澎湃新闻报道,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1日下午召开。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会上宣布,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担任中国银保监首任主席,作为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成果之一的中国银保监会正式运作。会议同时宣布,将成立5个工作组,研究机构调整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市场分析指出,强化金融监管、整顿金融市场秩序,引导金融回归实体经济将是摆在郭树清面前的最重要三大任务。
经济观察报等内地媒体21日报道,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宣布,原银监会第一副主席王兆星出任中国银保监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陈文辉出任中国银保监排名第二的副主席。原银监会和保监会的7个副主席均在合併后的机构担任副主席。会议同时宣布,将成立5个工作组,研究机构调整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另据财新网报道,会上还宣布原银监会纪检组组长李欣然担任首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组组长的任命。
推动山东金改 护航建行上市
郭树清于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1978年3月考进南开大学哲学系读书,毕业后考进中国社科院马列所读研究生。虽然所学并非经济专业,但是郭树清勤奋思考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11月,吴敬琏、周小川、郭树清等人作为主要贡献人的“整体改革理论”获得第三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01年,郭树清正式踏入金融领域,先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郭树清从政履歷丰富,曾在贵州主导“房改”,他2013年6月出任山东省省长,任上出台“山东金融改革22条”,拉开山东金改大幕。在郭树清“每个市都要配一个懂金融的副市长”、“从中央金融机构抽调30名干部到山东挂职”推动下,多位来自一行三会的中层干部选调山东,配合郭树清山东金改措施。
于2011年10月调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上任伊始对资本市场连烧“三把火”─接连推出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政策、创业板的退市制度及打击内幕交易三大措施。2005年3月,郭树清临危受命,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他在建行董事长任上完成资本市场首次公开募股发行,并领导建行开展公司治理改革,首先引入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制,还多次扮演“神秘人”,亲自体验建行服务流程。去年初,郭树清从山东回京,出任改革前的中银监会主席。
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层面,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做总结,称去年对银行业市场进行整治,重点是治乱象,补短板,聚焦在同业、理财、表外业务上,效果总体很好。同业资产和负债都大幅度下降,理财增长也很缓慢,到1月份同期增长1%,表外业务收缩,野蛮生长的产品开始停止,最近来看,包括信託贷款、委託贷款都在减少,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加强整治互联网金融
对于下一阶段整治目标,郭树清表示,将继续聚焦在影子银行上,包括同业、理财、表外、交叉金融风险,“同时我们也特别注意到,信託也是薄弱环节,互联网金融也是薄弱环节,要加强整治。”
值得关注的是,身为中国银保监会第一任主席,郭树清除要守住银行业风险大门外,还要收拾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违纪后保险业监管乱象。
分析指出,除保险业总资产规模上升,郭树清接手后不得不面临的还有中小险企由于“超发”理财型保险产品而带来的偿付压力。同时,《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3月初刚刚发布,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股权结构复杂、实际控制人凌驾于公司治理之上;资本不实,挪用保险资金自我注资、循环使用、虚增资本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分析说,金融业综合经营、混业经营的趋势越发明显,需加强综合监管,这是迈出的第一步。金融监管规制和执行分离,金融发展和监管的职责分离,未来能让中国银保监会更加专注于监管,适应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更好地防范风险。
“郭旋风”印记鲜明 树监管改革清风
市场对于郭树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监)”首任主席早有预期,并相信这位“学者型官员”将为银行和保险业监管改革带来清风。
与日前履新中国央行第12任行长的易纲一样,郭树清同样是“学者型官员”。公开报道显示,1984年至今,郭树清共发表研究论文、文章300馀篇,1994年更凭藉《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及《我国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资金筹措》两篇论文,两获中国经济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需指出的是,郭树清还有丰富的金融监管工作经验,除担任过贵州省副省长、山东省省长外,其大多数工作经歷都与金融业密切相关,包括央行副行长兼国家外管局局长、中央汇金公司董事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银监会主席等。
2011年末出任证监会主席后,郭树清被外界喻为“郭旋风”。有统计称,截至2013年3月卸任证监会主席时,郭树清提出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每周就推出一项新政。
去年2月出任银监会主席后,郭树清又在银行业监管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其任上出台的“三三四十(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系列监管政策,剑指银行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等行业乱象,通过对症下药,护航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以来“三三四十”检查,共发现问题约6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人民币。
今年全国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并批准该方案。上述方案,对“一行三会”监管架构进行改革,整合银监会、保监会职责,组建“银保监”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银监会、保监会。
得益于“郭旋风”鲜明的改革印记,市场对郭树清再次履新重要监管岗位充满期待。防风险需要所有市场主体共同努力,但其根子仍在监管。事实上,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金融混业经营态势愈发明显,银行、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间的业务界限逐渐模糊。市场预期,未来中国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协调性将不断加强,这有助于防范行业“监管套利”及“监管空白”。
诚如,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言,对各种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要坚决制止,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不要因为整治市场乱象,就影响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改革猛将 下猛药不手软
据腾讯网报道:2017年2月底,61岁的郭树清登上济南西站前往北京南站的高铁列车,重回金融监管系统,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银监会位于北京金融大街甲15号,距郭树清此前曾担任主席的中国证监会只有388米。这388米,郭树清走了足足5年半时间。
从担任证监会主席仅18个月便给人留下雷厉风行“改革猛将”的形象,到4年多儒雅典范“学者型官员”的山东省省长,重回金融监管系统的郭树清更加成熟干练。伴随郭树清回归,被称为“三三四”监管利剑高悬银行业头上,他对金融乱象“下猛药”不手软,准确抓住同业、理财、表外(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三大“牛鼻子”,对症下药,确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将对实体经济影响降到最小。
“去年,银监会对银行业市场进行了整治,重点是治乱象、补短板。治乱象方面聚焦在同业、理财、表外,整体效果很好。”郭树清9日在两会部长通道上称。2018年首月,银监会几乎一周处罚一件大案,浦发银行成都分行违规发放贷款案、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合计开出7.95亿元人民币罚单。银监会以行动证明,“监管标准会越来越高,监管会越来越严”不是空话。
防控化解风险 保护消费者权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金李21日在光华“两会后2018年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金融机构改革,主要目的在于要防控金融风险,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新组建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主要围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稳定等展开。金李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在此背景下,此次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防范风险,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保持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不过,银监保监合併这样的机构改革,并不意味着金融创新要减速。恰恰相反,为了稳定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进一步降低系统性风险,恰恰需要更多的金融创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21日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实际的增长率预测会在6.6%,稍稍高于6.5%的增长目标,这也是中国政府理想的一个增长水平。而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料主要是由于楼市的投资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