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政策 >

国家基因库开业储万物样本 对抗衰老恶疾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9-23

  国家基因库由多样性生物样本和物种遗传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活体库组成。新华社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23讯22日,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也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在深圳开业,未来将在生命科技时代承载人类及其他生物的遗传样本和基因密码,开业后将对公众开放,提供免费的数据检索和比对服务。该基因库可以保存每个人一生中所有关键阶段的生物样本,可以在身体机能衰老或身患恶疾时派上用场。此外,还可保护物种多样性,挽救濒危生物。

  为存储、管理、利用好中国的遗传资源,也为生物技术和生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平台,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批覆深圳依托华大基因研究院建设深圳国家基因库。

  依托深华大基因斥资7.8亿

  国家基因库分两期建设,当前开幕的是一期,工程投资7.8亿元人民币,华大基因投入3.6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目前基因信息数据总量达60PB,生物样本存储能力1000万份。

  据国家基因库主任梅永红介绍说,国家基因库的主要功能由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活体库、数字化平台及合成与基因编辑平台组成。

  国家基因库将搭建起基因资源挖掘的基础性支撑及公共服务平台,以具备对海量生物资源的存、读、懂、写、用能力为基础,构建起检测、管理、认证、基础应用体系,促进基因组学在精准健康、精准农业、海洋开发、微生物应用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与产业转化,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

  与国际机构共享数据

  国家基因库将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日本DNA数据库等国际数据库、样本库开展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并与挪威末日种子库、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史密斯森尼学会等形成联盟。

  据介绍,生物资源样本库致力于存储和管理本国特有遗传资源,实现生物资源样本的共享利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国家基因库样本库现已实现3000万份可溯源、全类型样本存储能力。

  生物活体库致力保护和保存约30万种植物、百万种动物、近千万种微生物活体资源。同时,生物活体库将存储健康大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细胞资源,并与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等联动,推动资源数字化和基因多组学研究,实践其创新性应用。

  国家基因库执行院长徐迅介绍未来重点项目时说,将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在2020年合作完成10万个噬菌体、全球首个动物基因组人工线虫和植物基因组人工拟兰芥以及人类21号染色体的基因组合成计划,还将打造生态系统数字化项目,包含50万植物、5万动物、1000万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标本、遗传信息将可数字化;此外是启动全国百万母婴健康队列计划,从母亲怀孕到幼儿4岁中间的关键点对母亲和小孩的关键的遗传信息、关键的生物样本和生理特徵进行详细的保存。

  用基因技术预防癌症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希望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国内市民尤其是深圳市民能率先使用基因技术做癌症的早期预测、预防,并希望基因治疗技术在肿瘤病人的精准医疗上发挥作用。

  生命银行”复活灭绝物种

  22日,健康中国先行者倡议活动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举行。中新社

  国家基因库就像“生命银行”。在国家基因库二楼的展示厅有一头猛犸象模型,这是一个消失了的物种。如今,通过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就能获得猛犸象胚胎细胞,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母象代孕,复活猛犸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想像,同理,其他已灭绝的物种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方法复活。

  据国家基因库执行院长徐迅介绍,猛犸象和亚洲象的基因组差异4.3%,人类已经从冰层里发现了猛犸幼象尸体,通过基因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就能获得猛犸象胚胎细胞,寻找到合适的代孕母象是最大挑战。

  完整地保存动、植、微生物的细胞,就可以复活些濒危甚至灭绝的物种,这是国家基因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承载的责任。目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已刻不容缓。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说,对濒危的生命物种,我们需要尽快地将这些资源存储起来,向后代做一个交代。

  自产自存支撑产业转化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介绍,位于深圳大鹏新区的国家基因库是综合性基因库,不仅包括生物信息数据库,还有生物资源样本库,以及动物园、植物园等生物活体库;除存储样本和数据外,还有自主产生数据的能力,不仅支撑科研,并可支撑产业转化和应用。

  国家基因库楼高12层,三楼摆放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150台基因测序仪,以及一台造价2000万美元的超级测序仪,这些测序仪将把收集的标本变为基因数据。

  在五楼的样本库,保存的多是组织、血液、尿液等样本。国家基因库执行院长徐迅介绍,国家基因库有四种保存温度,动植物标本、石蜡切片等在常温下保存;唾液、脱落细胞保存在4摄氏度环境中;干血片、种子、DNA需在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微生物、血浆/清、蛋白、DNA等保存温度要达到零下80摄氏度。而细胞和组织,需要在零下200摄氏度的液氮或气相液氮环境中保存。

  目前,第一批入库的样本以疾病和物种多样性为主。徐迅介绍了三个和疾病相关的数据库。第一个是罕见病数据库,第二个是癌症数据库。目前国际癌症组织所有数据信息都存于国家基因库,未来将提供全球的癌症数据,第三个是大规模人群队列的数据库。

    政策

    王安顺职务有变:国研中心党组书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