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大陆 > 专题 >

北青报:屠呦呦获诺奖不只具有个案价值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10-14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昨天揭晓,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共同荣获该奖项。(相关报道见06版)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她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凭借这项成就,她于2011年获得仅次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如今她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国际医学界对她的贡献做出的最高表彰,也让屠呦呦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第一次真正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诺贝尔奖颁给在各个领域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可谓奖适其人而当之无愧。反过来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也给诺贝尔奖增添了特别的光彩,让诺奖的存在更富有意义和价值。

屠呦呦的成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成果。她长期收集整理大量的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方、验方,走访中医研究领域的众多前辈专家,进行反复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日以继夜埋头实验室,反复进行抗疟实验研究,历经千辛万苦,最终研制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是中西药结合研究的杰出案例,是中国医学“引进来、走出去”的经典成就。

经过激进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国内流行一种怀疑甚至否定中医中药的观念,孙中山、鲁迅等人都对中医持严重不信任态度。屠呦呦的成功,让我们看到通过中西药结合研究,可以让中医发扬光大。中医药获得世界医学界的高度肯定,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和促发我们,要在中医药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认真吸取屠呦呦的成功经验,在中西药结合研究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为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做出更大贡献。

应当承认,主要是屠呦呦个人的努力与勤奋,是她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无私奉献,让她摘取了世界生理学或医学皇冠上的明珠。同时也毋庸讳言,这个伟大的荣誉也不只归功于她一个人,在屠呦呦背后,还有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以及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和重金投入。中国在中药研究、中西药结合研究领域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得以研制成功的重要因素。


屠呦呦却曾几次落选院士,被戏称为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她的故事再次说明,我国科学界、学术界一些领域存在的“有关系无能力者风光无限,有能力无关系者备受挤压”的潜规则,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现在屠呦呦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理由相信,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站在诺奖颁奖台上,以中国人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收获来自全世界的瞩目和致敬。这需要中国科学家、作家坚信并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环境,需要建立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体系。

屠呦呦获诺奖不只具有个案价值。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都应当生活在公平竞争的法治社会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中国才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屠呦呦”,才能避免更多的“屠呦呦”被环境磨平棱角,在随波逐流中泯然众人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开拓创新保驾护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中国一定会有批量产生“屠呦呦”的那一天!

 

    专题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国家一流,学术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