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灵棺内,陈忠实头下枕的是一本老版《白鹿原》田立阳摄
大公网西安5月6日讯 (记者 朱鹮)5月5日上午8时,中国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忠实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举行。
在得知陈忠实逝世消息后,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刘延东、刘奇葆、李建国、赵乐际、栗战书、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杨晶、陈宗兴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表示哀悼和慰问,并敬献花圈。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等陕西党政领导,文艺界代表,普通读者上万民众先后前往设于陕西省作协的追思堂弔唁。
乘鹿西去 枕书长眠
五日清晨,从全国各地前来送别陈忠实的人群络绎不绝,六点多钟,陈忠实故乡灞桥区西蒋村的老乡们就赶到了现场,泪别自己最熟悉的亲人。七时许,殡仪馆外千馀名群众已经自发排起了长龙,许多人手举印有陈忠实照片的《陕西日报》,有人手持自制的挽联,拉起了横幅,还有忠实的读者手捧着《白鹿原》,等待最后再送一程这位伟大的作家。咸宁厅外摆满了花圈,大屏滚动播放?陈忠实生平事迹。
虽然距离遗体告别仪式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咸宁厅内就已站满了前来送别的社会各界人士。仪式现场,陈忠实的遗体被鲜花簇拥;灵棺内,陈忠实头下枕的是一本老版《白鹿原》;遗像两旁,悬挂着著名文艺评论家肖云儒拟写的挽联,上联是“三秦文胆,华夏风骨,铸忠实人格,笔蕴千钧担天道”,下联是“终南气象,灞原襟怀,育白鹿精魂,情含万彙传史音”,赞扬了陈忠实一生为人为文的成就和气度。
8时整,西安殡仪馆咸宁厅内哀乐奏响,陈忠实的遗体告别仪式由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姜锋主持,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介绍生平。
遗体告别 众人洒泪
关于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梁桂是这样表述的“厚积薄发,深沉博大,具有史志意蕴和史诗品格,作品豪放雄浑,深沉慷慨,波澜壮阔,丰厚隽永。在对历史的沉思中,在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冲撞融会中,找寻中华文明、中国精神的根由和动力,讴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这部长篇和当代其他优秀长篇小说一起,把当代我国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标杆和精神标识。”
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副主席李敬泽,以及刘文西、贾平凹、高建群、何启治、白烨、濮存昕、郭达、孟冰、张嘉译、张铁林、芦苇、许还山等全国等地的文艺界代表向陈忠实遗体三鞠躬。陈忠实家人对弔唁者一一握手致谢。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彦透露,陈忠实同志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切,委托中国作协和陕西省委送来了花圈,对陈忠实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
民间艺人用华阴老腔特有的形式表达对陈忠实的哀思大公报记者 朱鹮摄
西安市建国路83号院内,从四月三十日起,连日来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到晚上人潮不断。这里是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办公地点,陈忠实先生的追思堂就设在院内的高桂滋公馆。五月四日上午是追思堂最后的开放日,院子里传出悲戚的唱腔,人们纷纷传递着信息:“华阴老腔来吊唁陈老了!”
老腔艺人张喜民率领华阴老腔原班人马,来用他们特有的形式表达对陈老师的哀思。张喜民对大公报记者说:“没有陈老师的支持和引荐,就没有和话剧白鹿原在一起的机会,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他抹着眼角的泪水,向记者描述起陈忠实在他心里的形象,“他就不像一个作家,不像一个领导,就是像一个农村人,没有架子,他和农村人一样,和我们特别地亲热,好多老乡和我的感觉都一样。刚才就唱不下去,因为感情深。信息里说陈老师去世了,就好像晴天打雷一样,那么好的一个人走了,我们心酸啊。我们农村许多人都说,陈忠实是大作家、是和气的大作家,他身上有?我们农村人的土质土味土话。”
作家贾平凹撰文怀念陈忠实:“正如有哲人说过,在这个宇宙里,生命是不息的,当每一个人的一世进入其中,他就活在了整体,活在了无限,而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一份工作,一份情感里。当任何一个人的去世,如果说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失去,是我们的一部分失去,但那仅仅是带走了一部分病毒、疼痛和恐惧,生命依然不息。更何况陈忠实有他的《白鹿原》。他依然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