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论论京剧骨
精气神
1、京剧本是与时俱进的娱乐艺术
国人都知京剧是国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下已经没了演艺市场,只有保护起来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京剧本是与时俱进的时尚娱乐艺术。请注意是,时尚娱乐艺术,京剧起源于清康熙末年,是组合了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吸取百家之长,经过不断融汇发展,在百年娱乐市场中,始终是与时俱进,引领着演艺娱乐的潮流。先辈名伶艺人们,吸取八方技艺,改编创作,修炼演艺技能,带领各自的戏班东奔西走,挑班唱戏养家创业,没有娱乐市场的拼搏就没有京剧的形成与辉煌。
京剧是世界最伟大的舞台娱乐艺术,为什么这样说?这源于中华民族厚重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根基,世界其它舞台艺术,舞剧、歌剧、话剧、等均为单一或纯艺术演艺剧种,京剧则是组合了中华演艺艺术的唱、念、做、打,而形成综合演艺形式的剧种。京剧的表演体系、音乐体系、美术体系,大胆巧妙融汇了夸张、放大、浪漫、写意、强刺激的时尚演艺娱乐元素,同时又融入了与观众“互动”的娱乐演艺技巧。这些都是娱乐艺术必有的娱乐艺术元素。看看当今影视剧、舞台演艺娱乐艺术,都离不开这些元素。世界其它舞台艺术都不具备这些娱乐元素。
京剧更独特的娱乐元素是,有声有色、五彩缤纷、出神入化,夸张放大演艺人生百态、善恶美丑、神妖恩怨。创编剧目就达几千出戏,其剧目的类别有:
爱情类(小生花旦戏)、喜剧类(丑角戏)、动作类(武打戏)、歌舞类(唱舞并重戏)、歌唱类(唱功戏)、神鬼类(神话戏),就好比当今的娱乐电影有,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歌舞片、科幻片。京剧另有连台本戏,就如同八十年代兴起的电视连续剧。还有折子戏,就如当今刚兴起的微电影。京剧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入宫廷走乡村,京剧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形成体系的时尚娱乐艺术。
京剧艺术是以融合中华民族综合艺术为根本,以国风娱乐元素为灵魂。经过百年融合发展,形成第一国风演艺娱乐艺术,还请大家要明确记住,京剧是与时俱进的娱乐艺术!世界其它舞台演艺艺术就论娱乐性而言,均无法与京剧可比,中国京剧也是无可非议的世界舞台娱乐艺术之鼻祖,就舞台娱乐艺术而言京剧真可谓圣哉!圣哉!
2、与时俱进的京剧今天怎么了?
为什么没了市场?问题出在哪?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说到京剧,内行人都知道,当今几乎所有京剧名家都是京剧流派的传人,那就先剖析一下何为“流派”。
京剧的流派是在京剧兴盛时期产生的,艺人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牌,就不可能在演艺娱乐市场上赢得观众与票房。奋发图强的艺人们,在改编创作独特品牌剧目的同时,也创造不同个性特色的唱、念、做、打表演“风格”,这就是“流派”。创特色表演风格者,自然就是观众追捧的名伶(明星)。所以粉丝、票友、追捧模仿娱乐之,就如同当今追星族与模仿秀。
齐白石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思想文学家爱默生名言“羡慕是无知,模仿是自杀”。我们认为作为初学京剧艺术者,练功学戏,是学艺的基础阶段,流派代表剧目应该是初级学艺者,很好的模版。真正感悟到艺术的根本,必然会升华。模仿永远没有自我,也成不了经典。再说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也不可能接受所谓流派的冒牌与模仿者。所以明智的艺人也绝不会“邯郸学步”必然要根据自身演艺条件,创新剧目、创特色演艺风格的品牌,才能赢得娱乐市场。这才是真正聪慧艺人的谋艺之正道也。
不言而喻,当今的京剧流派传人们,还没脱开临摹与效仿,初级谋艺的模版。还有更可悲的,中国戏曲最高学府还设立流派研究生班,还在研究如何的“照猫、画猫”,研究如何模仿的逼真,真是无知悲哀也!
京剧的停滞与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所谓流派传人们,“画地为牢”,用流派的紧箍咒,把京剧紧紧锁住。打造了神圣伟大的,而不可逾越的流派牢笼,渲染鼓吹流派传承,其结果必然是阻止京剧艺术的发展。二是,对京剧特殊优厚的保护政策(其政策操纵决策者还是这些京剧名家们,因为他们都是中国京剧界顶层人物)。当今的所谓京剧名家们就可以坐在无忧无虑的轿子上,让国人抬着,戴着流派传人及各种毫无艺术价值京剧大奖的光环(实质就是流派模仿秀大奖)。京剧流派传人把自己推举到国粹至高无上的境地,放弃奋发图强,坐享流派。那只能导致与时俱进的京剧艺术被停滞,真可谓、痛哉!痛哉!
3、京剧的传承是流派传承吗 ?
我们要搞清京剧传承的是什么,是流派传承吗?京剧的传承本应是京剧艺术根骨与精神的传承。根骨就是京剧艺术的体系,及表演体系、音乐体系、美术体系。所谓流派都是在京剧艺术体系下产生的生、旦、净、丑,各行当不同的表演风格而已。即便是京剧的艺术体系,在传承中也要随着时代发展,对京剧艺术的视觉、听觉与审美也要重新认知,用时代的审美视觉、听觉重新升华京剧艺术体系。再创时代生、旦、净、丑新剧目与演艺特色风格(流派),先辈名伶们始终遵循这个原则。恪守着京剧的精神,那就是“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不断完善发展京剧艺术体系,带动京剧艺术的发展,引领娱乐潮流。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的京剧剧目,同时会有特色表演星光的闪烁。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的京剧视觉、听觉、韵味审美风格。不能以清末京剧审美要求民国前期京剧的审美,更不能把京剧艺术定格在民国后期,用民国后期名伶的表演风格与审美韵味,画地为牢、锁住京剧艺术的发展。没了创新的剧目与表演特色星光的时代,京剧自然就没了活力,必然落伍,当然会被边缘。其原因就是丢了“与时俱进、奋发图强”京剧的精神与根骨。
京剧的根骨是生长在中华大地之上,京剧为国剧,流派传人们高呼,京剧姓“京”,错!姓“中华”!既然是国剧那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沃土,为京剧根骨强大与发展提供了丰厚资源,研创发展京剧艺术的前景之广阔无限。
“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这就是京剧百年形成与发展的“京剧根骨与精神”。悲哀的是,当今的京剧人却把“照猫、画猫”做为京剧发展之正道。神圣辉煌流派,在流派传承上大作、特作文章。不得不佩服,流派传人们用三十多年“坚韧执着”打造了世界上最“炫耀”的,也是最愚蠢、最悲哀的中国风京剧流派传承模式。
经过分析可以明确认定,京剧的传承发展决不是所谓无知的流派模仿传承。渲染神圣流派,无非是流派传人在辉煌自己而已。固守“照猫、画猫”,京剧焉能再创辉煌?“照猫、画猫”的流派传承,真可谓,食古不化、无益反损,哀哉!哀哉!
4 、请看当今京剧行的奇观异景
从中央到地方京剧院团,团长、院长都是获大奖的所谓流派传承者所担任,可真是跟风效仿上下统一呀。就论艺术智商而言,这些人连“照猫、画虎”的智商都没有,何谈谋京剧艺术的发展呀?更何谈带领院团走向辉煌那?可千万别拿先辈名伶们说事,人家都是自创的私家班老板,要挑班唱戏养班创业。这些人行吗?根本不可能。有人说了院团还得靠他们撑着,因为他们有社会地位,头上有光环。打着传承国粹的旗号,向政府要政策要资金。流派传人们相互约请,各得其所,拿着高额的出场费,让政府买单。再策划出点名堂,七拼八凑出来,没人看的所谓新戏,来遮挡门面。
三十多年了呀,伟大的京剧始终被停滞,丝毫无发展。但是各种大奖却层出不穷,什么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剧协领导光环层层叠叠。流派传人们高歌流派,流派讲学、广收弟子、磕头拜师,传承国粹、轰轰烈烈,奇观异景呀!真可谓怪哉!怪哉!
5 、可叹“辉煌”传承流派三十载
在京剧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每个时代京剧的辉煌与特色。这里就不一一论述。论条件、设施、财力过去的戏班,院团与当今的院团无法可比。这么多流派传人名家、专家、掌控京剧三十多年了呀,就没创作一出,能让国人能记住的新戏?就没出一个新流派?而这些名家流派传人们却始终高居在国粹最高峰,真是不可思议神奇的“辉煌”?
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吧,先辈名伶们对京剧艺术追求的宗旨与精神是,“与时俱进、奋发图强”。而当今的流派传人们追求的特色却是,“渲染流派、坐享自在”,天壤之别呀,惭愧不?流派传人一定会说,时代不同了,京剧到头了,只能传承流派了。且住!艺无止境,在这里不想论述如何研创发展辉煌京剧。就说说小小的李玉刚吧,人家就是业余艺人走市场成长起来的明星,他只是借用了京剧的一点点元素,用时代视觉、听觉审美升华了京剧的声腔动作与审美而已,便受到国人的喜欢与追捧,红遍全国还走向世界。从李玉刚现象还看不到京剧的前景吗?不好好的反思总结,有的人却是恼怒成凶、讥讽挖苦,真是不可理喻呀。噢!明白了,如果真的出来一个,能升华发展京剧艺术的智者。流派传人们,不就丢人现眼了吗?唉!别害怕,可惜当今中国京剧界里就没有一个,有责任、有智慧“与时俱进、奋发图强”的京剧人呀。悲哀呀!先辈名伶如果在天有灵会怎么看当今流派的徒子徒孙们?用现代话来讲,真的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呀!
经过剖析明眼人都能看明白了,三十多年京剧被锁住,不能发展的原因就在此。流派传人却逍遥“辉煌”传承流派三十载!哎!“辉煌、辉煌、再辉煌”!好了,就到此吧。
最后的忠告:
请流派传人们要清醒的记住,所谓的流派传人,其本质就是,国家供养的,职业模仿秀,接受不了这称呼也无用,这也是无可非议不争的事实,说好听的,也就是个艺匠而已吧!
请流派传人们还要清醒的记住,在真正京剧发展史上不会留下职业模仿秀的名子,所谓流派传承人,只能让后人耻笑呀!
另外2、3、4、5的理论批评与问责,流派传人一定会受不了。但是,就论将伟大的京剧发展停滞了几十年大好时光的责任而言,并不为过。相信历史也会给所谓流派传人们一个公正的判定!真可谓罪哉!罪哉!
呜呼...1圣、2痛、3哀、4怪、5罪 ! 谁之圣、谁之痛、谁之哀、谁之怪、谁之罪?天知道、地知道、明眼人看了都知道!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台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