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www.k618.cn)北京5月6日电(记者 李盈盈)“我们之前有许多慈善捐助,都是以捐款给弱势妇女供其生存,或者以捐助受家暴单亲儿童的上学为主。其实,慈善是给孩子一根钓竿,教他钓鱼,而不是给他鱼吃。”台湾“天使的钓竿”负责人吴昌怡说道。
“读书无用论”不等于不用读书
近些年,“读书无用论”思想再次抬头,有学者称它是底层自我固化的开始。如何防止这种思想在农村蔓延?如何做好乡村留守儿童的文化启蒙?
图片来源网络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助理何伟强表示,“读书无用论”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地区,有此看法也不足为奇,因为一个普通百姓家庭砸锅卖铁甚至四处举债,好不容易支持孩子念完大学,最后居然找不到工作或者是找不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怎能不让人心灰意冷!
当然,若仅将读书定位在求职谋生或者升官发财来判定“有用”或“无用”,我们的教育也太过矮化了。古人眼里的“学以致用”,并不是像今人这般赤裸裸地为了升官发财,而是通过勤勉学习来开发自己的本具之德,不断地修养或提纯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对社会有价值的自己。
吴昌怡认为,很多人的读书无用论是指获取文凭不一定有用。但是,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知识,不一定是为了文凭。仅有文凭,没有实力,不懂活用才是真无用。
“读什么样的书很关键,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要多读经典。”何伟强补充道。
联合国儿基会的许文青说,认为读书无用的人多数是没读过书的,随着村里读过书的人的宣传,很多没读过书的人也慢慢认识到读书有用。
改变读书无用亟待教育扶贫 让留守儿童有书读
图片来源网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李克强总理指出,“跳出贫困陷阱,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要加强教育扶贫。”2016年12月,教育部会同六部门共同出台了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据民政部统计,中国乡村留守儿童有900万人,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教育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公益联合博库网络有限公司发起了“博库·农村淘宝文化角”项目。
阿里村淘公益负责人玺悦告诉记者,“该项目的使命是‘改变,从一本书开始!’旨在通过在有条件的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设立文化小天地,通过荐书、捐书、伴读,为乡村留守儿童打开一扇知识的天窗,让乡村留守儿童畅游文化的海洋,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据阿里巴巴商学院E次方公益基金发起人裘涵博士介绍,e次方公益是在马云号召下成立的专门从事公益活动的学生社团组织,它积极发动与整合全国大学生的志愿者力量,探索新时代大学生“上山下乡”参与乡村公益的新实践。利用互联网+,努力探索乡村教育与乡村扶贫的新路径,也帮助乡村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什么样的书适合留守儿童?
据2016年《中国城市儿童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农村儿童的阅读量显著低于城市平均水平,阅读书籍的品类也非常单一。
何伟强表示,破解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第一,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是根本。研究表明,父母自身受教育水平与其孩子的成长发育水平密切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在育儿方面缺乏应有的经验,加上其大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与孩子贴心的交往。因而,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智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关键。地区间、学校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政府已经采取了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强城乡教育统筹、促进校际教师流动等卓有成效的举措。
在裘涵看来,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最缺乏的不是物质,内心的空洞会导致他们成长路上的迷茫和无助。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陪伴与滋养,到底什么样的书适合乡村留守儿童的需要?
裘涵认为,适合乡村留守儿童的书,不是工具型的,而是走心的、富有力量的、促使内心自我生长的书,比如一些没有太强的时代烙印或意识形态的经典书籍。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后宫·甄嬛传》的作者吴雪岚说:“帮助乡村留守儿童,要从文化与教育入手。”
吴雪岚推荐留守儿童《穿越时空-全景式科学绘本》,因为此书生动地介绍了海洋、城市、太空、交通等领域知识,同时融合了考古、地质、力学等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对知识的探究精神。
“看一个国家的儿童读物,就可以看出它的未来”。儿童工作者许文青推荐彼得·史比尔的《人》,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的。这本书中介绍了全世界的人,也让人们了解到每个人包括儿童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