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她用宝贵的生命谱写壮丽的凯歌 —金寨县巾帼英雄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7-03-15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记者 顾宝军 通讯员胡遵远报道:   人物简介:余品英 (1911~1932)?女 ,安徽金寨沙河人。民国18年(1929年)参加革命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9年5月6日商南地区立夏节武装起义后,余品英毅然冲破封建世俗观念的禁锢,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打土豪劣绅的行列。不久,被吸收参加沙河乡苏维埃妇女会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她积极动员和组织妇女做军鞋,照顾红军伤病员,为支援部队作战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沙河乡苏维埃党委宣传委员。
  余品英 ,诚挚热情,自编自唱山歌、深得乡亲们喜爱。她负责三区的教育和扫盲工作,自编教材、自己兼课,多次受到县苏维埃的表扬。民国20年夏,敌人封锁苏区,红军部队急需抗菌药品医治伤员,余品英便多次化装成富家少妇,坐着轿子,往返于敌占区,购回大量军需药品。民国21年秋,她在带领群众转移时,不幸落入敌人手中。残暴的敌人软硬兼施,要她穿“红绣鞋”(即:两个烧红的犁铧尖),她嘲笑挖苦敌人,毫不犹豫地穿上“红绣鞋”,敌人的威胁利诱对她毫无作用。最后,她被敌人剁成4块,壮烈牺牲。
  (一)聪明能干的她,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余品英于1911年出生在金寨县沙河乡一个叫野猪凼的村子里。一家5口人,一年中有8个月靠吃菜吞糠度日。
  品英的母亲听戏文上说,“灵芝草”吃了不仅能使人起死回生,还能经久不饿。于是,她便常常带着小品英到山上采神似灵芝的磨菇回来吃。品英十四、五岁,就长成了一个很漂亮的大姑娘,她母亲说她是吃了灵芝草长的,便又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灵芝”。
  品英不仅长得出众、还十分聪明,不但会描花绣朵、还会唱很多好听的山歌小调,并能触景生情自编自唱。至今,在她的家乡仍然有很多老人还记得她自编自唱的一些山歌。有一首是这样的:
  家住野猪凼,庄稼总难熟。
  东家来要债,主人来收租。
  把米煮稀饭,水多难得稠。
  吹时三层浪,喝时一条沟。
  一天两餐饭,碗里盛人头。
  哎呦!苦命何时休!
  品英母亲见女儿聪明能干,总想给她读点书。可是家里穷得连锅都揭不开,哪有钱供女儿读书呢?可怜的母亲便想出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谁家能供女儿读书,女儿就许给谁家做儿媳。
  品英15岁这年,被一家张姓的人家领去读书去了。所幸的是公婆和未婚夫待她都很好,使得苦难童年的品英,得到了一些精神安慰。
  1929年,品英的家乡举行了立夏节武装起义,品英看到乡亲们打地主、捉劣绅,分田地、开大会,心情十分激动。
  一天,区苏维埃政府召开“扩(大)红(军)”群众大会。广大农民、赤卫军,扛着刀、矛、土铳,举着红旗,敲锣打鼓,高呼:“扩大红军!”“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男女平权!”等口号。品英被这激动人心的情景吸引住了,她看到乡苏维埃主席、她本家的哥哥余品高在主席台上,便挤到台前问:“品高哥,实行男女平权,到底要怎么个平法?你教教俺!”
  余品高很喜欢这个聪明的本家妹妹,早想动员她出来工作。便说,男人能做的事,妇女同样也能做,就看你有没有胆量朝这条路走。
  品英说:“品高哥!您说我应该怎么去做?我一定服从。”
  余品高当时就分配她组织妇女做20双军鞋。品英愉快地接受这一任务,并且很快完成了。受到了余品高和乡苏维埃的表扬,吸收品英参加了乡苏维埃妇女会工作。
  余品英又识字、又会讲,参加工作后,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出色,当年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乡苏维埃的党委宣传委员。
  品英是参加工作前几天和未婚夫张瑞林结婚的。他们自幼青梅竹马,婚后夫妻关系很好。但由于品英工作忙,回家的时间少,因而引起一些好事人的闲话,说品英有外心,不爱张瑞林了,引起了张瑞林的猜疑。夫妻到一起的时间本来就少,可是每到一起,总要生一回气,任凭品英如何向丈夫解释,但疙瘩总是解不开。后来品英气得好长久没有回家去。张瑞林的同学漆学珠写一首诗赠给他,诗云:
  庸人自忧奈若何,
  夫妻乱疑起风波。
  只因心胸狭窄事,
  一错铸成长恨歌!
  张瑞林也是个读书之人,经这一点破,才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就主动地向品英道歉,小夫妻又和气起来。品英的工作也更加努力了。
  (二)勤于思考的她,因地制宜兴办教育
  1930年春,品英被调到区苏维埃政府担任区委宣传部长。为了办好苏区教育,她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全区6个乡,很快都办起了小学。有些边远村庄,还办了夜校、识字班。
  为了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品英除了自己兼课外,还把一些有一定文化的人都请出来,办师资训练班,让他们学习授课知识,担任教学工作。有些教师家庭困难,不安心教学,品英除了要各乡苏维埃安排照顾好教师的生活外,教师家庭也享受红军一样的待遇,田有人耕、地有人种、柴有人打。有些人认为对教师优待得有些过分,品英就解释说:“教育下一代,就是培养革命后代,教师多受一点优待,有利千秋万代!”由于品英的坚持,她所负责的三区教育工作常受县苏维埃的表彰。
  品英办教育,还善于发现问题,解决不良倾向。有一次,她发现一个夜校和全日制学校一样上课,一晚上时间,都是老师讲。学员们都是一些中青年,听得只打瞌睡。她问一个学员为什么?学员说:“老师光教我们念一些句子,一个字也不认识。”
  品英发现这个问题后,便和老师们商量,编了一些常用词识字课本。如“中国共产党”“农民协会”“无产阶级”“财主”“穷人”“剪发”“不信迷信”“男女平等”“减租减息”等。从字义到词义,结合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大家边识字、边提高阶级觉悟。学员们反映说:“这样的话好懂,字好认。”从而大大提高了学员们上夜校的积极性。
  品英还发现夜校里,妇女参加学习得很少。通过调查了解,一是妇女家务重,走不开;二是封建思想束缚、认为识字没用处,更重要的是父母、丈夫、公婆不放心,怕学野了心、走邪了路。品英想到这些,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心情十分沉重。她想:妇女历来被都认为是家庭的附属品,在社会上什么地位也没有。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了,穷人翻身当了主人,妇女再不解放,何时才能翻身?为此,她专门召开了各乡妇女干部会议,把动员妇女上夜校作为解放妇女的一项任务,进行宣传动员,很快掀起了妇女上夜校读书识字的热潮。
  (三)英勇无畏的她,乔装打扮出入白区
  1931年夏,我军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敌人为了报复,经常出动飞机,在苏区撒化学毒剂。很多人皮肤感染溃烂,中毒死亡。
  这时,余品英已调任豫东南道委妇女主席。她看到群众遭受如此痛苦,心情十分不安。一次,道委讨论如何治愈群众中毒感染的问题,分管医疗工作的同志提出:治疗这种感染,一定要用一种德国产的抗菌素。这种药,苏区根本没有,只能到白区去买。但当时到白区的道路,都被敌人封锁,无法通行,药很难买进来。品英提出由她亲自去商城县(当时余品英的家乡沙河一带属河南省商城县管辖)找家乡人、“仁济药房”老板王泽芳买药。组织上开始不同意,怕她一个女同志会出问题。品英说:“正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才容易活动。”坚持要去。组织上被她说服了,同意她去。
  一天,她化装成一个卖柴的村姑,和一个老交通员潜入了商城县城。为了试探敌人搜查方式,品英开始并未到“仁济药房”买药,而是买了一些迷信品和日用杂货,同老交通各背一个包,来到商城县城南关哨卡,试探敌人地搜查情况。她发现哨兵们对一些穿着不好的穷人查得起劲,而对一些穿着阔绰的男女,不但不搜查,还点头哈腰,施礼放行。这给了她很大启发。她立即找到“仁济药房”老板王泽芳(王的两个本家弟弟都是共产党员)说明来意后,得到了王泽芳的大力支持,买到了一批德国抗菌素。品英化装成一个阔少妇,老交通化装成佣人,雇了一顶大轿,把药装在一个皮箱里,放在轿座下面,坐着轿子,向城门南关而来。到了哨卡,敌人刚要来掀轿帘,就被她大骂一顿,敌人吓得只点头让她走。
  余品英就是这样神出鬼没地往返于敌占区,不但买回了大量药品,还购买了很多急需的军需物品,解决了苏区当时药品不足和一些军需物品不足的难题。
  (四) 机智勇敢的她,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1931年秋,为了配合红军主力进行第三次反“围剿”,豫东南道委命令余品英和道委直属独立团第五营营长夏学山带两个排的兵力,开展游击战争,相机打击敌人,保卫苏区人民。
  一天,品英得悉敌人在胭脂、河坪、鸡蛋坪一带疯狂屠杀我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便决定和夏营长前去营救。不巧,中途和敌五十四师一部遭遇,多次冲锋,均未击退敌人。品英考虑,由于我军子弹缺乏,不能恋战,便命令夏营长立即率部向右侧山峰突围,她带领警卫员李承贵负责掩护。夏营长坚持由他掩护,要品英带队突围。品英严肃地说:“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望夏营长服从命令。”夏营长说:“我是奉道委命令保卫你的,我突围了,你要有闪失,我怎么负责?”品英说:“你既然是保卫我的,就要听我的命令!”夏营长拗不过,只得服从,便带着部队向右侧山峰突围。
  品英立即攀上一棵大树,向敌军连开数枪,并高声喊道:“白军们听着,我们是红军游击队,希望你们只和我们交战,不要伤害黎民百姓,你们也是中国人,要讲良心,屠杀自己的骨肉同胞是历史的罪人,不算好汉!”喊罢,又连发数枪。敌人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和喊声,立即扑了过来。
  余品英溜下树来,很快和警卫员小李藏进一个深沟的石洞里躲了起来。敌人嚎叫着搜了一阵,连人影也未见到,只得离去。
  晚上,品英带着小李摸回了娘家,可是家里被敌人糟蹋得一片狼籍、空无一人。余品英正想找点吃的,一个连的敌人又包围了过来,一部分敌人已窜到了门口,品英顺手提起一个火炉(山区人提着取暖用的)向窜进门的几个敌人砸去,这个烟幕弹一放,果然有效。敌人迷了眼,呛得只咳嗽,品英迅速拉着小李跳出窗子潜入山林,敌人又扑了一个空。
  (五)意志坚强的她,视死如归浩气长存
  1932年秋,我军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国民党匪军30多万人,趁虚直入,整个苏区一片白色恐怖。道委指示品英和夏营长负责带领一部分逃难群众向深山区转移。但当他们来到椿树坳的山岭时,被敌人包围了。
  狡猾的敌人怕搜山挨黑枪,便采用“火搜”——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从四周向战士们和逃难的人群扑来。
  “突围出去,不能坐等烧死!”品英和夏营长商量之后,决定各带一个排战士,将逃难群众分成两组,向东西两个方向突围!可是品英还没走过一个山梁,就有退回的战士向她报告说:夏营长受伤被俘,战士们大部分壮烈牺牲,逃难的群众也多被敌人打死和抓去。品英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义愤填膺,复仇的火焰在她胸中燃烧。她向战士们高喊着;“同志们,夏营长负伤被俘,战士们大部分牺牲,逃难群众也伤亡很多。为人民报仇的时刻到了!”说罢,她命令一个班长继续组织群众突围,自己则率领20多个战士冲出火焰,杀向敌群,血战半个小时,20多名战士快全部倒下了,她将仅剩下的两枚手榴弹盖子揭开,正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时,被身后面窜过来的两个敌人抱住了。
  敌人对余品英、夏学山天天审训,每次都是严刑逼供。可是任凭敌人如何凶残,在这两个坚强的战士口中,什么也得不到。最后,敌人要他们自首,也被他们严词痛斥。
  一天,审训又开始了。残暴的敌人,钳了两个烧红的犁铧尖来,对品英说:“你们共产党爱穿红的,这是给你们准备的一双红绣鞋,你要是自首了,就不用穿了;你要是再硬下去,就请你把它穿上!”
  品英说:“难为你们知道我们共产党的爱好,这鞋,我穿!”说着自己把鞋子脱下,毫不畏惧地站在两个红犁铧尖上,一股人肉的焦糊味直刺鼻孔。品英虽然痛得大汗淋漓,但未叫一声。敌人无可奈何,又对夏长山营长下毒手,他们将夏营长的四肢绑在压弯下来的四棵大毛竹上,然后猛地将竹子松开,夏营长一下子就被撕成四块,鲜血淋漓,吊在四棵竹子上......敌团长指着夏营长分裂的肢体,对品英说:“他是你的镜子,你要是愿意自首,我还可以成全你!”
  余品英悲愤激昂地说:“不要啰嗦,你们任何手段,都吓不到共产党人,我等着你们的这一招!”敌人无计可施,便将坚强的余品英剁成四块......就这样,年仅22岁的余品英,为党为国、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壮丽的凯歌!
 

    文化产业

    《凤文物》特种邮票首发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