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赢未来 新无止境
——“北京文投会杯”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北京赛区顺利收官
光明网讯(记者 杨帆) 这里有面向创意教育的积木式智能硬件、DD翻译官等让人脑洞大开的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也有长城铁花、时尚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还有延庆大庄科红色体验之旅等红色旅游项目,一个个创意十足的创业项目尽显“互联网+”“文化+”的时代风采。
日前,“北京文投会杯”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北京赛区圆满收官。本届大赛自4月13日正式启动以来,面向京津冀文创园区、创客空间、文创企业和创业团队,广泛征集优质项目,近千个项目报名参赛,截至目前,北京赛区22个分赛场的35场初赛已经全部完成,经过层层筛选,369个项目完成了初赛路演环节的比赛。各类文化创意项目争相竟演,让本次大赛异彩纷呈。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大赛以“创赢未来 新无止境”为主题,在去年办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完善,充分调动各区、企业及投资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北京赛区共有近千个项目报名参赛,经过资格初审,369个项目进入初赛路演,报名数量与去年相比有很大提升。项目质量方面,文化属性和创意创新更突出,商业市场特点也很明显。参赛的创业团队层出不穷,他们有的刚刚开始试水,有的非常成熟并有过几家创业成功公司,比赛中互相之间交流与碰撞,给文化创意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为文创项目提供展示、服务、提升的平台
本次大赛为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打造首个聚集文化创意创新创业的开放式可持续生态平台,聚焦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充分体现了创业与就业联动,项目展示与投资联动,市级赛事与区级赛事联动,京津冀跨地域首次联动。发现创意、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创业热情,有效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谈及对本届赛事初赛的突出印象,梅松主任表示,本届赛事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项目。比如来自西城赛区的大学生村官程松,她做的《魔法学院》项目寓教于乐,将魔术与亲子教育全面发展结合在一起尚属首例,评分虽不是最高,但非常有意思。给优秀的文创项目提供一个展示、服务、提升的平台,这正是举办文创大赛的初衷和价值,对于所有参赛项目,我们都将给予尊重、鼓励与支持。
为更好的发平台作用,大赛特别邀请了各高校教授、行业专家、政府部门相关行业的领导做专家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现场点评和辅导;并邀请企业创业导师以及投资专家做创业导师团,在比赛现场直接对投资需求提问,选拔优秀项目作为备投企业;同时,联合近百家主流媒体、网络媒体、产业媒体和新媒体形成矩阵全面宣传报道,真正打通创业辅导、投资、孵化、传播等整个文创产业的全链条,形成了强大的联动叠加效应。
创业项目百花齐放 专家评委为其出谋划策
本次参赛项目涵盖了多个创业的维度,有数字创意组、创意设计组、动漫游戏组、IP开发保护组、文化体育组、广告传媒组、其他项目组、初创项目组,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肖永亮表示,“本届文创大赛吸引了越来越多有想法、有实力的、接地气的项目参与,文促中心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跃跃一试,这个非常好。”
作为评委,国研智库董事长包月阳表示,可以说,参赛者们收获满满,这些创业项目不论是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前景都很好,而随着在文创大赛的平台上经过比拼,这些项目将会更有生命力。同时,他还建议:希望创业项目能与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更深更巧的结合,这样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北京清创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投资总裁芦屹对记者表示,一定要抓住十分钟的路演时间,把项目的最精彩之处,用商业的眼光讲出来。对于项目参赛人而言,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也将带来一定的资源。而作为投资人,通过这场文创比赛使我们挖掘到更多更优秀的文创项目,扶持小微文创企业,也是我们的希冀所在。
文创大赛被创业者誉为营养大餐
根据参赛者的路演,与会嘉宾及评委纷纷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指导。多位参赛者表示,非常珍惜此次的参赛机会,在嘉宾及专家的面授机宜之下,无论结果如何都是非常珍贵的经验。
《庄科之旅》项目的选手张宏伟表示:这次大赛为文创项目带来了多重好处。一是为文创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二是评委都是文创领域的专家,当场对项目进行点评,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于项目的运营很有指导意义。三是大赛使得参赛项目之间有了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有利于今后的整合与合作,实现共赢。《庄科之旅》项目是将红色教育与旅游相结合,打造北京延庆大庄科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游客可以重走革命路,在这里吃“忆苦饭”,睡农家土炕,观看当年经历战争烽火的老同志访谈专题片,听身穿八路军服装的老人讲述革命故事,参与红色歌曲联唱活动等。不仅让广大游客在体验中接受革命教育,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渠道。
北京延庆大庄科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
《智能模块》项目的选手王镇山表示,这次比赛搭建了文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较大地提升了项目的知名度,一些风投公司对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智能模块》项目是面向创客教育的一种智能硬件,通过不同功能的堆叠,可以实现不同的创意,使用的时候(组成复杂系统的时候)只要像搭积木一样就可以了。目前已在校园里投放,覆盖从3岁到99岁的电子产品体系,从启蒙阶段的幼童,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和职业教育,涵盖电子应用的各个方面。
《智能模块》项目展示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长城铁花》项目的参赛选手王军则表示:这次比赛各方的配置都很强大,宣传效果非常好,这对于创业团队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让企业受益匪浅,同时参赛选手之间也可以彼此寻找合作契机,非常愿意参加这种比赛。
长城铁花打铁花表演
“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现风采的机会,这是创业者非常需要的,无论能不能获奖都应该多参加类似比赛。”有过多次参加类似比赛经验的冰蜂科技创始人、CEO王森告诉记者,“通过大赛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在关注我们这些创业者,这是为创业者吃下定心丸,非常有好处。”
市区联动 搭建文化丰收舞台
“一样的日子和生活,不一样的视野和想法,加点创意,做成生意。”这是北京市丰台区文促中心主任樊维对本次参赛项目的印象。她说,“通过本次大赛满满地感受到了创业者们的热情,为期一个月的征集递推,丰台共征集到了84个参赛项目。通过遴选一些项目,发现一些人才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目的是推动创新创业在丰台的活跃程度,让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有机会相互交流,让关注这个领域的人觉得丰台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和氛围。整体大赛的组织,赛制设置,预期效果都很满意。”
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区文促中心主任马骐表示,面向全市征集文创项目到门头沟来参赛,给了门头沟区一个吸引优秀创投项目、人才的机会。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赛事和相关活动的举办,为门头沟文创产业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合作机会和投资来源。不但会增强当地文创企业的信心,也是展示门头沟环境与形象,提升创新创业门头沟品牌的过程。
不仅参赛项目具有创新精神,赛场的比赛形式也很有创意。在房山分赛区,不但加入了电视的录播,还加入了产业园区代表、基金机构代表的现场跟投,现场直接对感兴趣的项目举牌,实现了投资机构与项目的直接对接,这也正说明文创大赛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个平台,一个资本与项目对接的平台。
免费提供赛后服务 为文创企业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土壤
记者了解到,此次延庆分赛场比赛的优胜项目将有机会被推荐入围“北京文投会杯”第二届北京市文化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第二届文创大赛将按照初赛、复赛、决赛、总决赛暨颁奖仪式的总体流程推进,其间穿插举办路演培训、导师讲座、融资对接、团队拓展等特色活动。通过激烈比拼,将有100个项目入围复赛,30个项目晋级决赛,最终16个项目将在总决赛上以现场路演、答辩的形式角逐大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
在总决赛之后的一年时间里,大赛组委会还将持续为参赛文创企业、项目团队及创始人提供专场培训、主题展览、投融资对接、宣传展示、同业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力求培育优秀文创项目、扶持创新创业人才,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造学习的机会、搭建交流的平台。此外,各区也分别会对本区参赛的获奖项目予以不同的大礼包奖励,涵盖了提供免费工位、政策扶持、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