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镜头·时代楷模】把泪焦桐成雨

来源: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7-09-21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一首《念奴娇》词,写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虽然焦裕禄同志已离开我们53年,但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永远的榜样力量和宝贵财富。

出身贫苦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博山县(今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6年1月,在北崮山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经过集训,作为南下干部,离开家乡走向中原大地。

二

临危受命

  1962年冬,焦裕禄受党的委派来到了兰考,当时,兰考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人民群众只能依靠红薯生存。

爱岗敬业

  焦裕禄清楚地认识到,要制伏“三害”,必须深入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八百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三害治理

心系群众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自己一样的“庄户人”。

求实创新

  翻淤压沙,立竿见影;育草封沙,当年见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得出的治沙防沙实践经验,是最大的“一切为了群众”。

大公无私

  这张在泡桐树旁的留影是焦裕禄照片中流传最广的一张。如此充满意境的画面,其实是偷拍下来的。因为焦裕禄经常这样说:“我是让你多给群众拍些照片,这对他们是鼓舞,又很有意义!你不要想着跑前跑后给领导拍照片!”

言传身教

焦裕禄穿过的衣物

  从参加革命工作到当县委书记,焦裕禄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穿过的衣帽鞋袜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他用过的一条棉被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他的言传身教使得他的孩子们也从小就懂得勤俭节约。

坐过的藤椅

焦裕禄使用过的办公室

  焦裕禄同志长期患有肝病,他无论是开会或是作报告,总是把脚踩到椅子上。钢笔、茶缸盖、鸡毛掸子都是他顶肝的工具,日子久了,他坐的藤椅顶了一个大窟窿。为了让兰考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十三、苍劲欲滴泡桐树800.533

缅怀“焦公”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法。他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树。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同志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的。50多年过去了,这棵泡桐已长成参天大树,苍翠欲滴,兰考人民为缅怀焦裕禄,亲切地称它为“焦桐”。

精神永驻(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3月17日,习近平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砥砺前行(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在2014年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作为自己的联系点,亲自到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张庄村进行视察,号召全党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

十八、2016年6月4日, 当年参与防风治沙的群众代表向中央党校第7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讲述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事迹。800.533

讲述历史

  2016年6月,当年参与防风治沙的群众代表向党员干部讲述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事迹。

2016年9月21日, 中央党校第8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在教学基地体验翻淤压沙。800.533

亲身体验

  2016年9月,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在教学基地体验翻淤压沙,感受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治理“三害”的场景。

十五、参观焦裕禄事迹展馆800.533

参观学习

  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来到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参观学习焦裕禄先进事迹。他们在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展板前驻足而立,倍受鼓舞。

(河南省纪委)

    文化产业

    欧洲如何保护文物 中国留学生:从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