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的种类较多,难辨别真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春先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随着购买红木家具的普通家庭越来越多,一些不良商家乘机在红木家具上玩各种猫腻,采取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以假乱真等手段欺骗不懂行的消费者。
广州市消委会近日公布的2016年消费市场8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例以杂木假冒红木家具的典型案例。佛山市消委会公布的2016年日用商品类消费纠纷中,以家具类最为突出;上海市消委会近日通报了“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情况,抽查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中,28件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达47%,不合格产品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标识名称不规范成为三大突出问题。
红木家具价格不菲,一旦购买到“假红木家具”,消费者将受到不少经济损失。近日,有消费者向本报报料,她花一千多元买的大果紫檀衣帽柜并不是真正的红木家具,还有消费者怀疑花了10万元买的大红酸枝并不是真的。
昨天,本报邀请了来自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顺联家具城北区、泓御轩红木文化广场等家具集散地的专业人士,为消费者一一求证。
市场现状:红木家具抽检合格率低
广州市消委会近日公布的2016年消费市场8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例以杂木假冒红木家具的典型案例。佛山市消委会公布的2016年日用商品类消费纠纷中,以家具类最为突出;上海市消委会近日通报了“2016实木家具消费社会调查”情况,抽查的59件实木家具样品中,28件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达47%。从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相关部门公布的红木家具抽检结果看,红木家具合格率整体较低,信息标示混乱甚至涉嫌造假问题最为突出。
消费者祝女士2016年4月以总价76400元购买了2套家具,订货单分别标称材质为非洲酸枝木和榆木。经检测,其抽屉底板和旁板分别为可乐豆木和泡桐。
消费者林先生于2016年6月以总价47000元购买了桌子、衣柜、床等4件家具。订货单上显示其所购家具材质为酸枝(微凹黄檀)。经对八仙桌的抽样检测,发现其抽屉底板后端实为刺猬紫檀。
佛山消费者蔡先生花15800元购买的红木沙发,检查发现,是几块木头压在一起,不是完整的实木。
追逐暴利:
材质及名称或有猫腻
消委会相关人员表示,由于不同的红木用材价格有着天渊之别,使得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暴利在用材上做手脚。最常见的是以纹路近似的低价红木冒充高价红木。如明明是缅甸、老挝、柬埔寨的红酸枝,却标称越南红酸枝;明明是非洲草花梨,却标称越南花梨木。
另外,不良商家还以相近的名称混淆视听,将不属于国标红木的家具当做红木家具卖给消费者。比如利用人们分不清 “非洲黄花梨”究竟是安氏紫檀还是刺猬紫檀的心理,将不属于国标红木的安氏紫檀称为“非洲黄花梨”让人误认为是刺猬紫檀。还有一种较常见的造假方法是,在明处用红木,在“隐蔽处”如腿脚、抽屉处用杂木或“白皮”。
质监部门相关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名贵红木家具时,应检查商家产品使用说明、产品质量明示卡、产品合格证等,并检查树种名称,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的完整标示,并检查整件家具是否为同一种材质。如果采用数种材质,应该对其使用部位、材质名称有明确标示。使用了油漆、胶粘剂、蜡等材料的也应在使用说明中标示,厂名厂址、保养方法、故障排除及售后等内容均不得缺少。此外,还应向企业索要产品质检报告,用材树种鉴定报告等,检查树种是否与鉴定报告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