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没有讲昆山话的氛围,所以我给他报名参加这个活动。”姜邵英是一名新市民,为了迁就她,家人一直用普通话交流,为此,已经10岁的儿子对昆山话几乎一无所知,这让她感到特别遗憾。上周,姜邵英通过微信看到有“学说昆山话”的免费培训活动,便毫不犹豫地为儿子报了名。去年,新市民王永杰把11岁的女儿从老家接到昆山上学,但他发现女儿有点抵触与周围的小伙伴接触。王永杰希望女儿通过参加“学说昆山话”的培训,对昆山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喜欢昆山、融入昆山。
“寒假期间,我们将组织10次20节课,分别由我市10名对昆山方言较有研究的老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昆山方言的发音组成、各类代词、日常生活用语、本地童谣、昆山名人和特产等内容,很贴近市民生活。”该活动负责人、市开放大学老师潘勇说。作为我市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市开放大学一直在探索昆山文化的有效传播途径,近年来更是把昆山话传承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开展,如去年就联合昆山日报社举办了“昆山话,故乡情——我与昆山话的故事”的主题征文活动,同时编印了一本《学说昆山话》教材,并面向全市幼儿园、小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