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耿学清)记者上午从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获悉,本市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不再“一刀切”设置,将综合考虑不同地点男女数量比例、如厕时间长短。
上午,在石景山模南小区公厕改造现场,百余平米的新公厕正在改造建设中。在施工图纸上,记者看到,新的公厕不仅面积、厕位增加,还加装了儿童小便器、无障碍卫生间,整个厕所的通风设施也升级成既可通风也可除臭。建成后,不仅如厕时臭味减少,也不会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
市市政市容委环卫处季扬表示,新的《北京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已通过市质监局终审会,预计10月份将发布。2003年开始实施的旧版公厕建设标准,男女厕位比例按照1:1.5设置。而新标准中,男女厕位比例不再搞“一刀切”,将根据女性比男性平均如厕时间多1.5倍、不同地点男女如厕人员数量来确定新建、改建公厕的厕位比例。
此外,新标准对第三卫生间(即为残疾人或身体不便人士的厕所)提出建设要求,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配建管理间、第三卫生间的公厕为一类公厕,仅配建管理间的公厕为二类公厕,都未配建为三类公厕,并提出旱厕改造的要求。
新标准提出,新建改建公厕加装主动式排风系统,厕内冬天温度不低于12℃、夏天不高于30℃要求。节水规定更加严格,大便器冲水每次小于4L,小便器冲水每次小于1.5L。将“第五空间”相关建设要求纳入标准中,使其建设更加标准、规范。
“第五空间”公厕 可WiFi上网
截至去年底,本市改造旱厕648座,3835座公厕加装了除臭设施、1683座公厕加装了防冻设施,1970座公厕改善硬件设施条件,第三卫生间达到1000余座,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0%,无障碍率达到60%。全市公厕万人拥有5.77座,高于国家标准。截至现在,本市建成区还有200余座旱厕,基本分布在胡同街巷内,由于大型车辆难以进入,改造有难度,在“十三五”时期将改造。
今年,本市将完成700座公厕提升服务品质,其中,新建改建200座、集成便民服务功能100座、无障碍改造100座、加装除臭防冻设施100座、旅游公厕升级200座。其中通州、房山将优先建设100座“第五空间”公厕,市民游客届时将可以连接WiFi上网。
目前,本市已编制完成公厕普查实施方案,今年完成二环路以内公厕普查,2018年底完成全市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