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日前发布的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指,内地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总数近一亿人。图为去年5月,安徽肥西县“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度“六一”儿童节 资料图片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3月30日讯 中国首本流动儿童教育蓝皮书日前发布,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1日,中国内地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47亿,全国每6个人中就有1个处于“流动”之中,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两个群体的总数约有1亿人。蓝皮书建议,要顺应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内在规律,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
据中通社29日综合报道,这本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新公民计划编著的《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内地流动人口中,17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超过3500万人。分省域来看,2010年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和四川省的流动儿童数量列前5位,5省流动儿童总数达1287万人,佔全国流动儿童总数的35.94%。
此外,内地大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正向学前教育和初中后教育两端延伸。蓝皮书指出,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是当前中国最为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之一。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财政供给、进一步开放异地中高考等问题成为聚焦点。
六成流动儿童城市出生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79.5%,仍有超过200万的流动儿童未能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只能在民办学校或条件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动人口的数量、人口聚集态势进一步增加。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减弱,常住化和家庭化趋势日益显著,正成为流入地城市稳定的就业者和居住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居住地出生的流动儿童比例也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35%上升到2013年的58%。他们虽被称为“流动儿童”,却从未在老家生活过,生存状态与父辈完全不同。
但目前内地尚未制定统一的有关随迁子女学前教育的管理规范,也未将其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这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机会难以得到保障,学前教育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大问题
据2015年有关研究机构在上海、广州及重庆3地展开的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低品质及家庭教育缺失是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的两大主要现状。子女入园难、入园贵是各都市外来务工人员反映其所在地区学前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另外,幼儿园师资也呈现出“力量薄弱、流动性大”的特点。家庭教育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不利。
因此,蓝皮书建议,各地要通过科学地预测人口,调整城市规划,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顺应人口流动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趋势;扩大城市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简化和降低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条件,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重视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