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我的孩子有一位好朋友叫虎子,同住在一小区,从小一起在南方贝贝上早教。两人在不同的幼儿园上学。虎子是由爷爷奶奶在深圳帮忙照顾。虎子的奶奶特别爱护自己的孙子。虎子身上只要有一丁点儿的脏,奶奶都会给孩子擦洗干净,并且告诉虎子脏东西坚决不能碰。奶奶怕虎子在外面受到其它孩子的欺负,因此,限制虎子的玩伴和出玩的时间。奶奶只看到跟虎子玩的孩子有一点点攻击性,就会出面干预,并且限制虎子跟这类孩子玩耍,因此,虎子平时都是自已在家玩玩具,平时家人叫他都是不接应,没有互动。有点自闭的倾向。
隔代教育问题一直都是很突出的。我们能理解长辈对孩子的关爱。但是过度保护,让孩子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成长,孩子自然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对孩子是很不利的。我们需要提倡孩子成长在一个开放的平台,才能更好的面对社会的竞争。孩子偶尔受一点挫折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案例2:
我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就想着他能按着我给他制定的轨迹成长。我希望他长大后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每当他的表现不在自己期望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数落他。看着孩子无辜的眼神。我又气又心痛。家人对孩子期望的目标也不一致,孩子好不容易接受了我的教育方法,当我不在他身边时,分分钟钟打回原形,孩子夹在中间不清楚何去何从。这是很失败的一种教育方法。孩子承受不了大人层面的压力,大人过多的灌输自己的思想行为,孩子反而变得不主动,不自信。原本阳光的天性被压抑。我的这种心理,尤其表现在辅导孩子写作业上,当孩子很简单的题目不会做,不能专心做好时,我会想像是否孩子的智力存在问题。自己焦急的情绪不知不沉就影响到孩子了。有时我会看到孩子学着我同样的口气批评比他小的玩伴。这显然是我做为妈妈做得不对了。
怎样才能做到松弛有度,心平气和的接受孩子的慢成长呢?诚然,对孩子的管教是必须的。我们没有理由放任孩子的天性。什么时候才是应该出手管教,拉一把孩子的时候呢?我想很多家长都应该有这个困惑,怎么把握管教孩子的度,怎么积极引导孩子成长是我们都要面对的课题。
教育无小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可理解,找到自已孩子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找到科学的育儿方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