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学前教育 >

教育部:“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

来源: 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12-11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今日上午召开“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

(一)学前教育普及率城乡差异显著

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于农村。例如,甘肃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2.30%,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格局特点是:①公办幼儿园占比仍然较低,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公办民办并举”格局尚未形成,“入园难”普遍表现为“入公办园难”,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②区域差异显著。相当多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西部农村地区非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高达67%。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入园贵”的问题尚未获得普遍的、根本性的解决。

(三)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仍然较低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仍然过低。国际经验表明,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在80%以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7.73%。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70.5% ,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2013年占比仅为3.5%。

(四)学前教育发展的长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县级财政是当前区域内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区县政府是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主体。对于不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重心过低,县级财政自给能力不足,难以维持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投入。大多数公办园以及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幼儿园日常运转主要靠收费,办园条件普遍较差,家长负担较重,教师工资待遇低。

(五)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教师数量仍然不足,不能满足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师幼比平均为1:22,农村地区更低;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还较低,农村地区不到50%,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有幼教资格证的教师数量占比仅为50%左右;无证教师仍占30%左右,农村地区在44%左右;未评职称教师占70%左右;教师待遇偏低;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数严重不足。由于编制、待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保障程度差,流动性大,稳定性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幼教事业。

(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任务依然艰巨

相当多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仍较严重。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安全、卫生事故时有发生。多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未设学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门,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力量单薄,难以适应由于幼儿园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导任务。 

    学前教育

    教育扶贫,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未来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