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针对择校热问题,教育部近日放出大招。在《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教育部首次明确提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关于“多校划片” 你该知道的这四件事。
part1、多校划片就是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
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多校划片会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多校划片的,应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派位未能进入热点学校的学生,仍应就近安排至其他学校入学。
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直线距离最近入学。
《通知》说明,教育部门要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为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定片区范围。要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公平的各关键要素,确定相对科学的划片规则,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
part2、片区确定后应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即使调整,也要提前广泛告知,设立必要过渡时限,给社会留出合理的预期时间。对于新建学校或新建居民小区的划片,以及需要对现行片区进行调整或准备实行多校划片的,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现代治理理念,完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划片和片区调整工作机制,强化划片工作程序和内容的公开、公平、公正,提升划片结果的公信力。
part3、提前买下的学区房白买了?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很多家庭都在小孩还没出生时就四处寻觅学区房,这也使得很多城市学区房的价格水涨船高。许多花了重金买了学区房,以为不必为孩子读书发愁的家庭,很有可能因此失去安宁。
网友:原本只要买下学区房,符合热点学校入学政策,这些家长就可高枕无忧。这条“光明正大”争抢优质教育资源的路被堵死了。
网友:我可是花了不少钱刚买的学区房,如果实行多校划片,我这钱和心血不都打水漂了?为什么都在一个小区里住,你家孩子就能上热点学校,我家孩子就不行,真的只能拼人品?”
网友:过去有学区房还能砸锅卖铁“拼房”搞到一个入校资格,没了学区房只能靠“拼爹”?
part4、那我到底还要不要买学区房?
对于新政,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多校划片”是否意味着未来学区房可能不管用了。
由于师资分配不平均,即使不再有学区房,家长还是会削尖脑袋往名校钻。房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单个学校的学区房热或渐渐减退,但资源相对均衡的优质“学片”会更受青睐。比如,部分片区内既有热点小学,又有优质中学,会比同一行政区内其他的片区更具教育优势,因此,很多家长对这样的片区非常青睐。相比较,家长也更愿意去选择小学和初中质量相对平均的片区。
也就是说,随着多校划片的实施,“择校”很有可能变成“择学区”。原因在于,如果学区与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纵使实行多校划片入学,还是难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热。同一学区内学校之间存在不均衡,在同一学区内同样会存在择校现象。而对那些教育资源交叉、又存在较大差别的楼市板块,也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名校旁边有一所普通学校,实施新政后,两所学校作为共同体划分给一片小区。原先对应普通学校的小区,可能因此升温;对应名校的,可能就会有所降温。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学区房”也不是终身制,教育部门每年会根据学校与周边居民入住情况重新进行调整,原来的学区有可能变为非学区。
此前,国家工商部门也明令禁止房地产开发商以“学区房”作为促销噱头。由此可见,“学位房”是否白买了谁也说不准,但相关部门已经在企图打破“学位房”的神话,好让群众不盲目择校。
(综合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无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