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句朴素的话,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挽住云河洗天青,物华又与岁华新。五年来,安徽省灵璧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让稳稳的获得感握在百姓手里,让满满的幸福感落在群众心里。
幼有所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既是学生家长的殷切希望,更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小学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入学。
病有所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生工程的推进实施,减轻了住院花费的经济负担,为群众撑起了“病有所医”的保护伞,让农民“看病心里有了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真正实现了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老服务的改善,“老有所养”基本得到了实现,吃穿不愁之余,老年人更加渴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为老年人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了平台和载体,让他们过上了“老有所乐”的生活。
住有所居
一栋栋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一批批群众搬进新居,安徽省灵璧县持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入“加速度”模式,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安居梦”。
就业近在“家门口”
昔日的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安徽省灵璧县为沿海发达地区输出了大量劳动力。如今,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实现了稳定就业。
逐梦坦途通四海
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一条路方便一方百姓,一条路敞亮一方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路、水运、铁路等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灵璧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和跨越式提升,外联内通的“毛细血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生态农业富农家
灵璧县发挥生态优势,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让农民群众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小书屋带来大实惠
覆盖全县301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潜移默化改变着农村人的生活,小书屋已然成为基层群众学习充电的“加油站”、享受文化的“快乐屋”。
传统文化入校园
以灵璧钟馗画为代表的钟馗文化是灵璧县延承千年的传统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灵璧钟馗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各种形式走入了学生课堂,为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秸秆成了“香饽饽”
昔日秸秆露天烧,如今变成香饽饽。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华丽转身”,告别了以往“一把火”烧掉的命运,既得到了综合利用,更保护了生态环境。
幸福生活舞起来
物质生活越来越殷实、日子越过越红火,老百姓的精神层面追求越来越高。农闲时,灵璧县朱集乡朱集社区的妇女常常聚在一起,伴着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
(安徽省灵璧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