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电影 >

李安新电影《比利·林恩》掀技艺之争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 发布时间:2016-11-23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日前,“新浪潮论坛《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技艺之争”在北大展开。此次讨论围绕当下电影艺术和技术的取舍得失展开,知名编剧史航、专栏作家徐元、影评人赛人等影视界专业大咖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采用3D、4K、120帧的超高规格之作,未映之时已经赚足了观众的眼球,预售期更是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那么它带给人的感受到底如何呢?影评人徐元认为这是李安的“令人赞叹的失败”,在他看来,“120帧、4K、3D所谓的顶配还是给大家感觉有点不像在看电影,像是在家电卖场看特别高级的、大的平板电视。” 而史航则认为李安的片子是解放派,即为了技术而进行激烈的、偏激的推广,但解放者不能同时成为统治者。

显然,艺术派们认为《比利·林恩》里的技术革新未免有些喧宾夺主,他们看中的是艺术家在作品中的独立判断和对电影距离等方面的认为掌控。几位影评家均表示,观影之初他们关注的是技术革新带给他们的观影效果和体验,继而便会进入故事,不再受其影响。

然而,120帧的大制作确确实实给各大影院带来一股清风,不仅促使影院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新技术也确能带来新噱头,吸引更多观众。从事院线工作的王琦指出,学院派认为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但他希望将两者分开,“技术其实是给艺术家更多手段,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发面,影院是一张票一张票卖的,一部艺术类的影片花4500万美金去做,投入相当大了。”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没有成为票房爆款,但是却引起了业内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李安和他的120帧代表了电影的未来。

作家徐元认为,高帧率与现有帧率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但可能会成为两种流派,“而且从《阿凡达》所谓的革命性3D以来,这个技术也并没有真正成为压倒性的东西”。影评人赛人也认为“3D也没淘汰2D,彩色也没淘汰黑白,电影也没淘汰戏剧,油画也没淘汰水墨。”技术当然是在不断往前走,但一部电影还涉及到电影语言和美学、受众可接受程度,这些都绝非单纯的技术就可一言蔽之。

 
(责编:陈苑、黄

    电影

    霍格沃茨大战20年 《哈利波特》罗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