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正在展示音乐会服装
提起“梵呗音乐”,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在黄花店镇五街村却是人尽皆知,每天晚上,同善梵呗音乐会的成员们都会来村活动室排练。近日,记者来到五街村,了解梵呗音乐会背后的故事。
据音乐会第四代俗家弟子、88岁的马德培介绍,同善梵呗音乐会是一个以演奏佛教梵呗音乐为主的业余民间团体,成立于民国初年,已传承百余年。当时镇内有一古寺,名叫金华寺,寺中住着演光、普济、周月、沙章、沙文等几位僧人,音乐就是普济和尚所传,至今已传至第五代。音乐最初只在寺庙流传,后来逐渐流传到俗家弟子当中。同善梵呗音乐会会长王福贵告诉记者,音乐会的乐队有固定编制,十名乐手为满班,包括五吹四打一圆帽。五吹称为文场,四打称为武场,圆帽只有诵经、参灵、拜佛时才随班。音乐的演奏形式因场地、场合不同,分为走街和坐吹两种。走街时可单班行走亦可双班行走。双班走时要求文场在左、武场居右。如果坐吹,乐手们围一长桌而坐,文场一边、武场一边,鼓手换用大堂鼓,云锣使用双云锣,演奏起来气势恢宏。音乐的演奏以管子为主,辅以云锣、笙、笛、钹、鼓等,演奏形式继承了唐宋宫廷音乐的特征,粗犷、豪放、场面宏大、气势雄壮,以悲壮曲目居多。说起演奏用的曲谱,王福贵说:“梵呗音乐以工尺谱为传承基础,分为大曲、对口曲、小曲等。工尺谱是中国民间音乐传承的主要形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音乐会现有曲目近百首,能演奏的有70多首,对研究中国古老音乐具有重要意义。”
同善梵呗音乐会现有乐手20余人,主要在镇内表演,也经常到周边镇街和北京、廊坊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目前,同善梵呗音乐会已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福贵说,大家都在积极寻求变革,打算将梵呗音乐与广场舞、秧歌等结合在一起,赋予传统音乐新的时代气息,让梵呗音乐与时俱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