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独立音乐人有八成以上为生存需要兼职做音乐;江苏独立音乐人数量大约占总数的近6%,排在全国前五……网易云音乐日前公布的一份中国独立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显示,处于金字塔塔尖与底端的独立音乐人境况相去甚远,单场演出收入动辄相差超过500倍。现在这些伴网而生的音乐人究竟生存状态如何?记者也就此对江苏等地的一些网络独立音乐人进行了探访。 扬子晚报记者 韩飞 徐晓风
数据揭秘
近九成是男性 90后占六成 江苏数量排在全国前五
独立音乐人指没有和任何唱片公司签约的音乐人,自己录歌,自己宣传。独立音乐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独立且寂寞,奔放又孤独。调查报告显示,受调查的数万独立音乐人中,性别以男性为主,仅有不到 15%的受访音乐人为女性。而从年龄上来说,30岁以下的占比达到了约90%,尤其是19-26岁年龄段的独立音乐人占到了63%。
从地域分布来看,网络独立音乐人的数量是在逐渐由沿海区域向内陆地区扩散,传统音乐人聚集地北京、广东、四川总共占比仅为30%左右。可以看出线上音乐平台的兴起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给了音乐人更多做音乐的机会和展现的空间。而江苏的独立音乐人占比近6%,大约在全国排在第五位,应该算是独立音乐人比较多的省份。
风格广泛 摇滚不再独秀八成 多是业余时间玩音乐
报告显示,这些网络独立音乐人与以前不同的是,不再都是走摇滚风,而是音乐风格多样化,呈现出流行、民谣、电子、摇滚四大风格类型,同时纯音乐、说唱、古风等相对小众的风格比重也都在10%以上。其中电子、古风音乐的崛起尤其值得留意。
按照年龄角度看,民谣和摇滚是19岁以上音乐人都热衷尝试的风格,随着年龄增长,比重逐渐提升;需特别留意的是电子音乐类的音乐人主要集中在15-22岁群体中。电子音乐代表世界音乐潮流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超过半数的音乐人不再局限于创作一种风格的作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延伸,融合了多种风格的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以电子乐与其他风格产生互动的现象最为频繁。
调查显示,目前的独立音乐人中有约 84.3%的音乐人是利用空余时间发展音乐爱好的,且这部分音乐人中有近一半表示希望将来全职做音乐。
过半人单场演出费不足500 近九成愿意被粉丝打赏
调查报告还显示,大部分独立音乐人从事音乐行业的时间不久,5年以下的音乐人占比达到了 75%。并且这些独立音乐人的专业度不高,有78.6%的音乐人是自学为主,受过专业和系统音乐培训的比重仅为一成多,这导致相当多的音乐人在推出一首或少数几首好作品后,容易陷入瓶颈期,无法延续创作状态。
在满足自己爱好的同时,能赚钱也很重要。据调查,目前有演出经历的音乐人占比为 67.8%,但大部分演出主要集中于校园演出、酒吧等,商业演出、音乐节等演出的机会还较少,比较有趣的是古风这一近来兴起的音乐风格在网络直播平台有着较多的表现机会。
这些音乐人的演出频率其实并不高,有近一半的音乐人1年只有 1-2次演出机会,且单次演出的费用也较低,有超过一半的音乐人表示费用在500元以下,能够单场收入过万的音乐人仅有2%。
虽然收入大多平平,但是约 85%的音乐人感到幸福感很强,也正因为更多是因为喜爱才从事音乐,超过六成的音乐人表示愿意最大程度的网络传播,乐意自己的歌曲被免费试听和下载。关于和粉丝间的互动,有88%的音乐人都表示愿意开通打赏功能。
记者探访
应天大街、热河路都是音乐“网红”
说起南京的独立音乐,那一定绕不开一个人——李志。记者了解到,虽然他是江苏常州人,但南京可以称得上是李志的第二故乡。当然,南京也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李志的音乐作品中。早在2009年,李志的第四张专辑就被命名为《我爱南京》,这张专辑,也被奉为李志的经典专辑之一。去年的专辑《看见》中的《热河》也提到了南京热河路。
另外对南京的独立音乐有深刻影响的便是李志团队每年举办的跨年演唱会。今年李志将跨年演唱会命名为“家”,不知这是否代表了李志对南京的新感情。
作为国内独立音乐的标杆人物,目前李志在网易云音乐上就有超过150万粉丝,最新数字专辑《在每一条伤心的应天大街上》首发48小时即突破百万销售额,创下了新纪录。
小音乐人月入近万但存不下钱
当然,像李志这样成功的音乐人相对于庞大的网络音乐人基数来说是凤毛麟角,更多的音乐人还在默默打拼中。
从苏北来南京上大学后就漂在南京的音乐人小白是个典型的小歌手,大学是理科专业的他毕业后工作并不稳定,也换了好几次,每天下班后晚上他就抱起了自己最爱的吉他,开始只是在朋友邀请下去一些酒吧和小店串场唱歌,后来也慢慢接一些诸如婚礼庆典表演的单子。前不久他开始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尝试做今年以来很火的网络音乐直播,反应还不错,有了自己的粉丝和打赏,这些收入加起来七七八八每月也能有近万元,但是去掉工作和租房吃饭的各种成本,基本存不下多少钱。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被某个团队看中成为签约歌手,往专业音乐人的道路上发展,“最发愁的是颜值不够别人看不上”,小白开玩笑地表示。
网络成名,需要靠运气和专业运作
曾经参加过中国好歌曲并成为刘欢组学员的音乐人马条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中国独立音乐人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目前可能还是不太好。因为他们特别孤独,绝大多数人没有完整的团队帮他们运作音乐,还处在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移动互联网的阶段,对于独立音乐人来说是一个机遇吗?对此马条表示,这是一个个人的自媒体时代,在手机上我们可以任意的发表自己的成品,这个平台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但是落实每一个具体操作难度会非常大,肯定会有个别的运气特别好的人通过这个平台浮出水面,他可能是网络过程中的幸运儿。所以,独立音乐人未来要熟读网络,要有这方面特别专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