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我国将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资源手册》,面向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校、研究所、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公开征集第二批空间站应用项目建议。”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高铭7日向记者透露。
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面向全国开展了第一批空间站应用项目的征集和遴选工作,通过项目评估和进一步深化论证,形成了60余项项目建议,目前正在按程序开展立项和实施工作。
据介绍,预计于2022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将支持开展近10个学科领域的大规模科学研究。在前沿科学探索方面,将利用空间站开展宇宙加速膨胀机理、暗物质和暗能量性质、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并开展广义相对论与引力物理、新奇量子物态等实验研究。在人类长期太空生存方面,空间站将支持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研究生物在太空环境中的不良生物学效应以寻找减弱和对抗措施,并开展前沿生物技术研究,为新型药物研发、医疗技术创新提供新手段。同时,空间站还支持开展太空智能制造、天地激光通信、时空基准及PNT(定位、导航与授时)技术等空间应用技术的试验验证,增强人类的太空活动和在轨服务能力。
高铭建议,希望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与工程管理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载人航天科学应用项目的孵化、培育、预先研究、后续研究和成果转化予以联合支持,实现科学研究与工程实施的资源统筹和有效衔接,促进重大成果产出。“我们希望通过空间站的运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汇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开展长期而持续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促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的全面协调发展。”高铭说。 (付毅飞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