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中国上月CPI增2.3%低于预期 货币或偏“稳健”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4-12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4月12日讯(记者倪巍晨)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持平于2月的2.3%,环比下跌了0.4%,低于机构预测水平。而食品价格继续为同比上涨的主要推手,其中鲜菜及猪肉价格分别上升35.8%及28.4%。分析称,鉴于当前国内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非食品价格运行平稳,预计中国发生恶性通胀的概率不大。

  据中新社报道:数据显示2016年3月份,中国CPI同比涨2.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6%,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价格中,鲜菜价格上涨35.8%、畜肉类价格上涨16.5%,其中猪肉价格的涨幅达到28.4%。

  寒潮致菜肉供应不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释说,前期中国的低温寒潮影响鲜菜生长。与去年3月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导致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此外,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供应偏紧推动猪肉价格同比涨近两成。

  国家发改委也指出,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较低,预计今年中秋、国庆节前生猪价格将高位运行。但受夏季消费需求处于淡季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虽然CPI同比涨幅依然处于高位,但CPI环比却下降0.4个百分点。春节过后鲜活食品价格有所回落,蛋、鲜菜、水产品、鲜果和猪肉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4%、5.5%、2.8%、2.0%和1.3%。

  恶性通胀发生概率微

  另据大公报记者倪巍晨上海报道:中金公司分析师易峘、梁红表示,上月CPI同比涨幅略逊预期,受春节后价格回落影响,当月食品、非食品价格环比均有所下滑,但鲜菜、猪肉价格仍存通胀压力。此外,今年春节后食品价格落幅弱于往年,通胀仍维持温和回升之势,非食品分项中,居住、医疗保健用品、衣着等价格亦呈升势。

  “3月新口径下的食品、烟酒等涨幅均录新口径以来新高。”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坦言,除食品价格外,上月CPI其他分项指标未现超预期变化,表明现时由食品价格带动的通胀上行,尚未演变为全面的通胀风险,但需求不足和经济疲弱状态亦未实质性改观。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说,上月CPI同比涨幅与2月持平,主要与部分食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回落有关,当月蔬菜价格环比有所回落,但生猪价格却较去年同期上涨28.4%,“剔除食品、能源后的核心CPI仍基本稳定”。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坦言,春节后CPI主要细项均现回落,3月核心CPI同比上涨1.5%,且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非食品价格整体仍运行平稳,表明当前中国不存在明显的通胀压力。

  李慧勇强调未来3至6个月中国经济将处向上“脉冲期”,年内物价料呈温和升势,鉴于大量剩馀产能存在,中国出现恶性通胀的概率不大。刘学智相信,受猪肉价格、货币流动性,及CPI翘尾因素等影响,本季CPI同比料温和上行。

  宏观数据转暖 货币或偏“稳健”

  近期包括PMI、CPI等在内的宏观数据均显示3月以来,中国经济已现回暖迹象。

  分析称,当前国内通胀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大的影响,今年首季中国GDP若确定改善,货币政策或从“稳健偏松”向“稳健”微调。

  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国内经济的企稳,以及通胀与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攀升,或令货币政策从“稳健偏宽松”向“稳健”微调,“首季中国经济若现企稳,且通胀继续走高,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就可能减弱”。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相信,年内决策层将续维持稳增长的宽松基调,但鉴于实体经济活动的转好、房地产销售量价的持续反弹,及CPI加速上扬等因素,短期政策宽松势头或已见顶,“年内中国央行或不再降息”。

  “当前物价不会对货币政策调控构成明显收紧。”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依据经济现状实施调控,且会关注CPI及局部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预计决策层将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

  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本季国内通胀的继续冲高,虽将限制货币政策的使用空间,但从全年看,降准仍有望继续实施,且最快本月就可能出现。

 
 

    财经要闻

    美股天天创新高 还有便宜的股票“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