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主要指标景气向好 内地首季“六升”经济开门红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4-14

\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4月14日讯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赵辰昕13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从目前主要经济指标看,可以说中国一季度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并指投资增速、价格总水准、企业利润、房地产市场交易量、财政收入增速、市场预期“六个升”体现了经济向好发展的积极变化。

  赵辰昕说,“十三五”开局首季,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广受关注。从已有数据看,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加。他表示,可以用“六个升”来体现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和积极变化:

  一是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累计增速一年来首次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41.1%,为2010年以来月度最高值。

  企业利润现正增长

  二是价格总水准有所回升。2、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均上涨2.3%;钢铁、电解铝等主要原材料产品价格出现一波明显上涨;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降转升,比上月上涨0.5%,为2014年1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同比降幅也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

  三是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去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是去年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四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回升。受房地产政策调整等影响,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前2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28.2%、43.6%,增速比去年分别提高21.7和29.2个百分点。

  五是财政收入增速回升。受房地产相关税收较快增长等因素影响,前2个月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3%,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全年提高4.6个、0.5个百分点,为去年1月份以来最快增速。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前两个月增幅为10%。

  消费增长较快 就业稳定

  六是市场预期有所回升。3月份,製造业PMI为50.2%,比2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非製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2月份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准。

  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农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赵辰昕说,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2日发布报告显示,在调降全球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预测值的同时,将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预测值由6.3%上调到6.5%。

  另据中新社报道:此外,随着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的临近,国际国内一些机构都对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进行了预测,基本都在6.5%至7%的年度预期目标区间内。

  三产民生支撑 用电量回升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3日表示,一季度,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约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

  赵辰昕在发改委当日召开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上介绍,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8%、0.2%、10.9%和10.8%,增速同比回升9.7、0.8、4.0和8.2个百分点。

  赵辰昕分析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增速回升主要受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支撑,两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影响度达到9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3.0个百分点。他表示,在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5.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商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同比增长9.5%,增速同比回升3.3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回升5.0个百分点。

  赵辰昕指出,一季度二产用电增速由负转正,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准。

  物价温和上涨 无“通胀”条件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3日表示,从物价运行态势看,今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

  今年2月和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均在2%以上,有观点认为,中国新一轮通胀有了抬头趋势。

  粮价稳中有降 库存充足

  赵辰昕指出,自2014年以来,中国CPI涨幅一直在3%以下,这是一个低位运行的水平,当前所谓的高点是在去年较低物价水平基础上的高点。有三个现实因素使中国不具备出现“通胀”的条件。

  其一,粮食价格稳中有降为价格总水平稳定奠定了基础。中国粮食已经连续12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足。国家公布的2016年粮食最低收购价与2015年相比持平或有所下降。玉米收储政策也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市场供需和政策调整决定了粮价稳中有降的态势。

  其二,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制约下游消费品价格上涨幅度。到今年2月,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49个月下降,累计下降16.6%。近期降幅有所收窄,但供大于求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生产资料价格仍将低位运行,前期下降的累积效应还有向下游消费品价格传导的可能。

  其三,由于全球经济尚未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低速增长,加上美元升值预期的影响,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盪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价格上涨。

  针对鲜菜猪肉等价格涨幅较大,赵辰昕表示,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气候条件、生产周期性因素等影响,短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预计不会全面、持续上涨。

    财经要闻

    美股天天创新高 还有便宜的股票“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