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今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央行拟调整中间价形成机制,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
根据彭博的报道,中国央行已于本周通知中间价报价银行修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逆周期调节因子”部分。报价行将于近期开始使用新的公式进行每日中间价报价。新公式下,中间价=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调节因子,央行提供的逆周期调节因子公式框架中提供了部分设定好的系数。
随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自律机制秘书处就中间价报价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外汇交易中心表示,中国确实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工作组建议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增加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根据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变化动态调整,有利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使中间价报价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等基本面因素。
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申万宏源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孟祥娟等人26日的点评称,中国央行拟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中加入“逆周期因子”,旨在美元走弱时期促使中间价走强,料将弱化前日收盘价的影响。在美元指数上行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可以通过调整中间价形成机制或入市交易的方式,影响汇率收盘价。从近日交易来看,中间价持续走强并超出对应时段美元走弱的程度,显示央行双管齐下引导人民币短期升值全球通胀面临下行风险,中国国际收支结构改善,预计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可能稳中略有升值。人民币汇率终将以本国经济金融情况为锚,未来将更多体现本国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变化,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将逐步弱化。基于以上分析,维持此前提出的人民币汇率对今年货币政策不构成约束的判断不变,货币政策同样也将聚焦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