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

发审趋严勾勒新股生态新图谱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7-11-10

  据报道,证监会近日公告的发审委第35、第36次会议的审核结果,创出纪录:7日上会的六家拟IPO公司中,五家被否,仅一家成功过会。至此,第十七届发审委自9月底履职以来,已审核36家公司,除三家暂缓表决外,仅有20家过会,通过率降至56%;被否公司达13家,否决率升至36%。据悉,今年前三季度否决率为13.09%,去年否决率还不到10%。

  网民认为,发审趋紧勾勒出新股生态下的监管图谱,IPO既要考虑数量,更要重视质量,期待未来能够把更多急需融资、质地优良的优质企业迎进A股。

  网民认为,IPO申请过会率下降、审核从严,给市场发出强烈信号:质量把握是发审委的重要职责。

  网民“郭施亮”表示,IPO审核通过率降低,意味着发审委把关趋严。对拟上市企业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这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这也对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

  网民“王一鸣”认为,IPO从严审核至少从三个方面有利于资本市场:一是有助于解决IPO堰塞湖问题,企业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质量审查,保证质量好的公司能够及时上市,同时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知难而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IPO企业排队数量;二是严把上市公司的准入是IPO常态化能持续的基本保证,对IPO进行从严审核,严格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和入口的高标准,将从源头上为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市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唯有如此,IPO常态化才能持续;三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

  网民希望,从严审核能够把假企业、坏企业、不守规矩企业挡在资本市场门外,把更多急需融资、质地优良的优质企业迎进A股。“无论是去年的高通过率也好,还是今年以来的低通过率也好,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发审委不能将有问题的企业放进市场,让企业‘带病’上市。而‘带病’上市的恶果,有可能导致市场上出现第二个‘万福生科’或‘欣泰电气’。”网民“曹中铭”说。(记者 张小洁 整理)

 

    财经要闻

    贾跃亭现象,给我们上了一堂怎样的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