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 > 证券行情 >

监管层严控“炒壳”“刨根问底”防“忽悠”

来源: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30

 在鼎泰新材发布了顺丰控股作价433亿元借壳上市预案的两天后,5月25日,深交所即向鼎泰新材发出重组问询函,主要针对顺丰的预估值、盈利等予以关注。笔者认为,监管层对重组方案“刨根问底”是为了防止市场非理性的“炒壳”,借壳类的并购重组将成为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不止深交所对借壳类并购重组重点关注,近一段时间以来,上交所发出的并购重组问询函和年报事后审核函,分别将高估值、高承诺情况和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实现情况,作为重点监管方向,从信息披露层面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种种通病,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监管层加强对借壳行为监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A股市场借“壳”大戏不断上演。“壳”资源交易火爆,二级市场相关股票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特别是随着中概股的回归又掀起了一波炒壳行情 .

  与此同时,近年来证券期货稽查执法情况显示,在内幕交易案件中,主要内幕信息仍为重大资产重组信息。这说明,借“壳”极容易为各种内幕交易提供土壤。

  监管层显然意识到这种非理性的爆炒给市场带来的危害。5月6日,证监会表示,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笔者认为,监管层对资本市场不良“炒壳”风气的频频出手,堵住借“壳”上市过程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不给“假重组、真圈钱”“借壳为名、炒作是真”以可乘之机,避免股价大起大落,是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此外,笔者建议,要扭转过度炒作“壳”资源的局面,除了加强针对性的监管外,还需要把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手段结合起来,更好地为资本市场服务。

 
 

    证券行情

    “半日首富”贝索斯的两极人生:

    资讯排行

    1. 新闻现场·台湾:左右夹击!警方封路抓毒贩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