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终结四连阳。17日,上行后暂修整。与前一日市场的强势表现相比,周三A股则稍显沉闷,沪指冲击20日线遇阻收出小阴线,市场成交量能的不足以及保险、银行等金融股的调整压制指数上行的步伐。不过雄安新区概念股与次新股等依然活跃,折射出当前大盘蓝筹与题材八二分化的市场格局。
金融股调整致大盘回落
17日,沪深两市指数惯性低开后,围绕前一日收盘价震荡。盘中,中小创板块在次新股和高送转股的带领下,继续强势表现并带动指数率先翻红。此后,由于中小板指动能明显不足,午后一直维持震荡下移。而作为人气指标的代表,创业板指全天领涨。
截至收盘,沪指报3104.44点,下跌0.27%;深成指报10030.1点,下跌0.16%。相比而言,创业板指则上涨0.42%,报1822.64点。
成交方面,沪深两市收盘成交金额4734.58亿元,对比上一交易日有所放大。同时,海外资金持续净流入,沪股通净流入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9.54亿元。
盘面上,雄安新区、水利建设、互联网、共享经济、水泥建材、钢铁、油气设服、商业百货、航天军工、煤炭、地热能、船舶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保险、银行、酿酒、安防、家电、石油、钛白粉等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方面,庞大集团、安控科技、正平股份、苏垦农发等50余股涨停;康尼机电、无锡银行、博深工具、老板电器等跌幅居前。
分析人士指出,金融股调整是大盘指数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技术面上,上证指数在周二突破年线之后有所回落,按照以往的惯例,每次指数突破年线都会做出回踩的动作。
总体来看,沪指虽然站上年线,但是成交量不足,短期仍有反复的可能。受访的多家机构对短期市场持乐观态度,但对中期走势仍偏向谨慎。
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释放流动性缓解投资者担忧,不因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的定调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资者信心,但当前市场仍处在存量资金博弈中,尚未看到明显的增量资金,走出超预期行情概率不大。对于后市走向,未来股指想要大举走强,需要持续热点出现,需要成交额放大。预计大盘反弹空间有限,回到年线附近震荡整理的概率更大。
“技术上看,在指数突破3090点后,进入3100点-3150点前期整理区域,此区域前期积累一定套牢筹码;加之中小板指率先回落,股指存在震荡整固要求。但是,随着市场人气的企稳,短期指数大幅下挫概率不大,短期指数或维持震荡的格局。”一位机构人士分析称。
39只新纳入MSCI个股值得关注
周三盘面上未能出现新的热点板块,雄安新区概念、高送转和次新股均是近阶段主力资金反复炒作的品种。
当日雄安新区概念持续走高,北京科锐、太空板业、长青集团、建投能源、黑牛食品、东方能源、庞大集团涨停,冀中能源、首创股份、韩建河山、冀东装备、凌云股份等涨幅居前。市场人士分析称,目前雄安新区概念对市场号召力依旧很强,后市可以继续以此为市场风向标。
中航证券分析师樊波认为,从战术上来看,主力资金对于雄安概念的运作属于典型的接力赛,近期该板块大涨的品种都是前期滞涨的品种,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对连续大涨的品种进行追涨。
次新股作为资金关注的另一方向,近期则呈现明显的跟跑状态。与一季度次新股行情相比,近期次新股则稍显弱势。
究其原因,分析认为,一方面与市场持续回调、市场信心受损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一季度资金主打次新股,而目前在未有增量资金入场的背景下,存量资金关注攻击雄安新区概念、次新股两个方向,势必对资金造成一定分流。不过由于次新股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该板块天然的自动更新特点,未来行情中都不会缺少次新股的身影,可以持续这一板块。
值得关注的是,后市“MSCI行情”有望展开。最近几年每到五月底六月初市场必然会迸发出一个概念性的炒作,即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
市场人士表示,MSCI指数已经将中国市场纳入考察范围,预计在今年五月底六月初行情当中,市场还会迸发出MSCI指数行情炒作。按照以往行情来看,大盘蓝筹股可能会是首批轮动的热点。
5月16日,MSCI公布在其中国A股指数中新增39只成份股。因此,市场预计,临近“MSCI行情”可能到来之际,39只新纳入个股有望成为资金重点关注对象。从参与角度来看,建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比较好的品种。
“纳入MSCI会给A股市场带来积极影响,利好行业龙头。”东吴证券分析师袁渊在研报中指出,利好标的包括:大市值及行业龙头;高股息率股票;AH股价倒挂标的。稀缺、分红稳定、现金流好、估值与业绩匹配的蓝筹和消费股最受益,关注金融、医药生物、汽车、食品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