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台海动态 >

民建联拼民生 各界为社福医疗献策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5-11-04

  图:各界精英代表昨天出席“香港民生的困局与突破”圆桌会议/大公报记者林少权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11月4日讯(记者张婕舒、文轩)民建联昨日举办最后一场圆桌会议,各界人士共商香港民生困局。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周永新指出,目前有切实经济需要的长者已占多数,退保仅涵盖部分长者不合时宜,希望政府落实“适度有为”,切实改善市民生活。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陈章明则指,本港安老服务应鼓励本地年轻人入行,并规定新的发展项目须兴建一定比例的安老设施。医学会会长史泰祖则希望政府推动公私营合作及基层医疗,提倡“病向浅中医”。

  民建联昨日举行第三场亦是最后一场圆桌会议,以“香港民生的困局与突破”为主题,社福、医疗等不少界别人士到场出谋划策。政府早前委托进行退休保障研究的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周永新指出,政府官员重视公共财政的审慎使用,曾荫权时代则推崇“大市场、小政府”,甚至将经济发展与民生发展对立起来,并倾向反对增加经常性开支。这导致政府政策被动,落后于形势,许多政策规划时未考虑到将来,广大市民对前途缺乏愿景。

  退休保障需跟上形势

  周永新续指,他十年前也认为退休保障应集中在有切实经济需要的长者身上,但目前情势逆转,有切实经济需要的长者从少数变为多数,质疑政府想法未能跟上形势。他建议政府在民生方面落实“适度有为”,切实改善市民生活,并将社企、政府及市场结合,而非单靠市场或政府的力量,藉此凝聚共识。

  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陈章明则指,家庭缩小令社会对家庭养老的期待降低,本港安老问题面临人手及土地短缺双重压力。输入外劳由于文化不同,并非长远之计,最好能鼓励本港年轻人入行,承担照顾长者的责任,这需要家庭从小培养子女尊重长者的文化。他认为,各个政团应尽力为长者争取利益。至于土地方面,他建议实行卖地捆绑条件,规定发展商兴建一定比例的安老设施。

  推动公私营医疗合作

  香港医学会会长、汇贤智库副主席史泰祖坦言,本港公营医疗已经爆煲,他认为公私营医疗资源悬殊,建议政府推动公私营合作,提倡基层预防医疗,令社会能够“病向浅中医”,减轻医疗负担。此外本港医疗人手不足,他认为应当检讨外国医生来港执业考试的范围、合格率等,并增加考试次数,吸引人才来港。

  市区重建局主席苏庆和指出,现时全港约有6000栋超过50年的旧楼,当中40%多明显失修,而旧楼仍以每年500幢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30年时,本港50年以上旧楼将达1.6万栋,起码有45%明显失修。但由于业主重置要价高,赔偿准则严格,导致旧楼清场速度慢。对于安老问题,他认为政府可考虑兴建一些专供长者的公屋。

  吁放下争拗发展经济

图:香港目前面对土地供应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化以及贫富悬殊等难题

  为探讨香港经济民生面对的挑战,民建联连续举行三场圆桌会议,广邀社会各界人士出谋献策,首场圆桌会议10月24日下午在民建联总部举行。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致辞时指出,香港目前面对五大挑战,包括经济可能面对较大的周期调整风险、土地供应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化以及贫富悬殊,社会各方需要认真思考提出长远对策。民建联期望社会各界放下争拗、对立和斗争,居安思危,聚焦经济民生议题,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出席首场民建联圆桌会议的14名嘉宾都是来自财经界、工商界、智库及学术界的重量级人士,包括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香港总商会主席彭耀佳、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张学修、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郭振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戴泽良、中银国际英国保诚信托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朱永耀、新思维召集人狄志远、经济发展委员会工作小组成员严志明、海通国际证券集团股票衍生产品业务主管杜劲松、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刘达邦、香港中小型企业总商会会长林国良、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招商局集团战略发展部副部长曲保智、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王于渐。

  梁锦松在会上表示,香港经济表面似乎不错,但实际上有众多问题,包括竞争力下降、楼价高企、贫富差距扩大等。他认为,楼价高企问题必须靠增加土地供应解决,如果可将郊野公园用地与房屋用地的百分比调转,令40%的土地可以用作居住、35%用作郊野公园,增加的5%土地可以住多100万人。

  各大商会的代表发言时均表示,香港的经济发展面对不少挑战,香港应跟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例如“一带一路”战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建议特区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香港总商会主席彭耀佳期望,香港社会能够融洽,政府、商界和社会三方加强团结和合作,少些对立和争拗,努力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勿令香港成为“龟兔赛跑”中的“兔仔”。

  狄志远则指出,现时本港年轻人缺乏中国视野,进入内地的积极性不高,更遑论国际视野。而本港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令年轻人难以获得发展,而他们较上一代人更注重“生命成就”,但却难获家长认可。他呼吁改变成人世界价值观,年轻人则应培养多元化视野。

  创科助传统行业升级转型

图:创新及科技能融入各行业之中,推动传统行业升级转型

  民建联第二场圆桌会议于10月30日举行,主题是“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与出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指出,本地四大支柱产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瓶颈,需要寻找突破,才有望维持香港经济的高速增长。她认为,创新及科技除了作为一个独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外,也能融入各个传统行业之中,推动传统行业升级转型。

  出席第二场圆桌会议的15位嘉宾,都是各行业的代表人物,包括:身兼科技园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行政会议成员罗范椒芬、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林建岳、身兼积金局主席的香港工商专业联盟主席黄友嘉、香港摄影器材进口商会主席关令德、中国飞行服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张谦华、香港餐饮业协会会长黄家和、香港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亚洲国际博览馆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哈永安、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工商专业同学会主席李毅立、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及讲座教授宋海岩、公共小型巴士总商会会长马侨生、香港公共巴士同业联会主席黄良柏、利丰发展有限公司顾问林至颖、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副教授熊永达、香港的士业议会成员吴坤成。

  罗范椒芬指出,立法会就创新及科技局的议题已经反覆讨论,当局亦已经清楚解释问题,各党派议员应该为香港社会利益,尽快通过拨款申请。她又指出,要设立创科局才能够透过政策等方面,推动传统行业吸纳创新科技元素,提升香港竞争力。

  黄友嘉认为,首先要巩固并提升现有的支柱产业,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对于有人担心英国伦敦的金融发展会对香港造成威胁,他强调,香港的地位无可取代,不需担心,因为两地存在时差,而且香港可就金融发展与中央政府协调,属于香港的独特优势。他亦指出,“十三五”规划与香港的优势十分匹配,如金融体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香港拥有自由市场和完善的营商体制两大优势,完全可以大展拳脚。

  林建岳表示,单次自由行签注来港的内地旅客跌幅有扩大趋势,建议政府优化自由行,容许持有电子护照的内地居民在网上申请自由行签证,方便高质素的内地旅客来港。他认为,有关政策应该先在49个开放自由行的城市试行,随后再扩大至其他地区。

11月4日大公报A2版整版报道民建联圆桌会议

  退保改名意义积极

  中央政策组全职顾问王卓祺表示,虽然香港已经回归这么多年,但社会对本港各方面的新形势均认知不足,特别是政府的架构。他说,现时社会高度政治化,传媒高度不受约束,加上立法会、公众的监察,有事时“万箭一齐射落去”,故要打破现时的政治困局并不容易。王卓祺亦赞扬行政长官梁振英坚韧、迎难而上,形容是“一啲都唔简单”。

  会上亦有讨论政府将“全民退保”及“非全民退保”名称,改为“不论贫富”以及“有经济需要”,王卓祺认为,政府将有关字眼改变有积极意义,“不论贫富”说出了问题的关键,认为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思考自己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亦要负担一定的责任。

  他说,政府的表述会影响市民的取态,因此在建立共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坦白,将背后的意思“讲清讲楚”,这样的讨论才有意思。

  资助创业简化申请

  威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伟骏希望,政府可为创业人士提供资助,以让他们“发大生意”,促进经济发展。

  他说,虽然现时政府对创业人士有一定的资助,但现实是申请并不容易,“搞到好似得几间‘中介机构’差唔多系一手包办,而佢哋收费其实都几高,变成款项唔可以直接落到创业人士手上”。他建议,政府应加强推广的同时,亦要简化申请程序,让创业人士有能力自己写计划书,自己申请。

  潘伟骏亦谈及强积金对冲的争议。他说,工商界中已达成共识,反对取消强积金对冲,现时商界整体营商环境已出现较大的困难,认为若取消对冲,对中小企的影响特别巨大,无疑令他们雪上加霜。他担心,一旦取消对冲,将会触发裁员潮、“执笠”潮及加价潮。

  房屋规划顾及长者

  房屋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重视,香港房屋协会主席邬满海认为,香港未来的房屋问题主要在于人口老化和家庭细小化,现有的部分住宅楼宇对长者而言并不方便,不适合独居长者居住。

  邬满海昨日在民建联的圆桌会议上表示,本港房屋的规划及配套模式,较外国落后,目前部分楼宇缺乏“长者友善”及“无障碍”的设计及适合长者的康乐设施,亦没有保健和复康综合服务配套,当局应检视社区的硬件及软件配套。

  此外,邬满海指出,小家庭愈来愈普遍,年轻一代渴望置业,令住宅及相关设施的土地需求十分殷切,而一房两厅,四、五百尺的单位最受欢迎。同时,社会亦日益重视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建屋政策保持一贯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学系副教授刘国裕在昨日的会议上谈及本港房屋问题的困局与前景。

  他说,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未来十年公营房屋预计供应难以解决已知的需求,而公屋轮候册上的申请个案年年增加,直言房屋问题“(前景)好似唔系咁光明”。刘国裕说,公营房屋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认为政府不可以一看到经济不好,就走回头路;同时,他希望社会亦可对私营房屋增加供应有新的认识,强调即使供应增加,亦不一定能令楼价及租金下调至可负担的水平,因为需求和价格是受很多重因素影响的。

  善用闲地增加供应

  国泰君安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刘谷则针对政府在房屋、安老和创新科技等方面提出建议。在房屋方面,她指,以目前的租金和楼价升幅来看,及早采取措施调节市场十分必要,当局要善用闲置土地、设立土地囤积税、改变公营房屋制度等,以增加土地供应,同时亦要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例如税收调节。

  随着创新及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刘谷认为,香港具备科研人才及基建设施的配套,支持政府成立创科局,以统筹政府的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及设施优势,吸引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才,如内地及东南亚等,让本港成为亚洲创新科技的中心。

  跨境服务增拨资源

  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行政总裁邱浩波称,现时每日有超过两万跨境学童,预期数字未来仍会上升;但当这些小朋友有问题发生的时候,本港社工并不能提供跨境服务,接触不到相关家庭,等到真正可以处理的时候,问题会开始恶化。

  邱浩波说,组织20年前已经看到问题,并向政府反映,但一直得不到太多的资源,后来得到赛马会慈善基金的帮助,组织在深圳罗湖、南山设立跨境服务中心,这些年来工作有成效,亦看到社会上对这类服务有很大的需求,故希望政府未来可以投放资源,支援这些跨境家庭;同时,亦期望政府能够切实掌握这些家庭的数目,清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等问题。

  政策咨询公众参与

  香港近年疲于政治争拗而停止不前,身兼行政会议成员和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的陈智思认为,香港面临的问题不在于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只要有一小撮人出来反对,便能令整个政策无法推行。

  陈智思昨日出席民建联圆桌会议时表示,香港现在面对许多困局,原因就在于找不到共识,不到出现危机的时候,都不会去寻求共识。他以之前的垃圾问题为例,指垃圾问题一直得不到重视,直到垃圾围城,才成为全城热点,“我们未到爆煲都不会处理”。

  陈智思认为,香港面临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的方法,而是有方法却难以推行,“原因是只要有一小撮人出来反对,便能令整件事推行不了”。

  陈智思说,应该在政策的咨询过程中增加可信性,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否则即便是一项好的政策亦可能被抹黑。

  两孩政策提供机遇

  新思维副召集人黄成智昨日指出,中央推行的“两孩政策”虽然可能为北区居民带来影响,但若积极在该区兴建优质学校,吸引内地学生入读,反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机遇,亦可减轻香港的人口老化负担。他支持尽快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并让更多青年人参与谋划。

  黄成智昨日于民建联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央推行“两孩政策”,北区自然首当其冲,但若香港将此当作发展机遇,在北区兴建优质学校、提升教育服务,便可吸引学童来港,推动经济,并减轻老龄化社会负担。他亦支持尽快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并设下辖青年委员会,吸纳年轻人发表意见,共同决定本港发展路线。

  黄成智续指,他曾照顾父亲几十年,当中的辛苦和困难难以形容,当时亦无人支援,认为政府加强支援长者、小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除了改善他们的处境外,亦应关注照顾者面对的困难,并施以援手。

  他直指现时政策南辕北辙,笑言“希望民建联执政”,认为这样政策才能够延续。

    台海动态

    国防部:搞“台独”就是死路一条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