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林郑月娥认为,社会上有必要讨论强积金对冲问题\大公报记者张月琪摄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大公网12月23日讯 (记者张月琪 谢进亨)退休保障咨询文件中,提及强积金机制为退保第二支柱,去年有4.35万名雇员受对冲影响,当中有94%雇主供款因为对冲而被提取。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直言,对冲削弱强积金的保障功能,但认为不应低估处理强积金对冲问题复杂性,亦不能简单选择“保留”或“撤销”,希望社会藉着今次咨询,考虑如何理顺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和强积金之间的关系,努力找出一个劳资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有政党认同应全面检视退休保障制度,但表明反对取消制度。
扶贫委员会在文件中指出,去年共有30亿元被提取用作“对冲”,涉及4.35万名雇员,咨询文件中以开放式问题询问“你对如何妥善处理好‘对冲’问题有什么具体方案?”未有明确指出须撤销或保留。扶贫委员会委员、新民党立法会议员田北辰于文件中强调,政府应尽快以另一独立机制,专责处理对冲议题。
对冲削弱积金保障功能
林郑月娥称,如果这些雇员月入低于7100元而毋须自己供款,强积金退休保障已经形同虚设,承认强积金对冲引起权益流失的问题,削弱强积金的保障功能。她说,委员会认为不应低估处理“对冲”问题的复杂性,亦表明现时非成熟时机去取消对冲机制,但她希望商界不要抗拒讨论关于对冲的议题。她又解释,多年前政府曾答应让商界进行“对冲”,但官员亦留下伏线指,长远来说需要再检视情况。
林郑月娥认为,社会应善用这次公众咨询机会,就如何妥善处理好“对冲”问题的可行方案对雇主和雇员的影响,以及政府的角色,努力找出一个劳资双方均能接受的方案,社会亦应考虑如何理顺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和强积金之间的关系,以及讨论可透过哪些纾缓措施,减低任何改变对商界,特别是中小企,以及劳动市场的影响。
代表商界的经民联重申,强烈反对取消强积金对冲机制,但认同应全面检视退休保障制度,将仔细研究咨询文件内容,并提交意见。经民联指出,任何退休保障制度不应忽视工商界以及中小企的承受能力,应兼顾社会不同持份者的利益,更不应要求企业完全承担雇员退休保障的责任,每次都要工商界“硬啃”。
工联会建议设核心基金
工联会理事长吴秋北就表示,对于合约雇员,他们的退休金每隔几年就被强积金对冲机制所对冲,经多次对冲之后,强积金户口内的结馀所剩无几,退休后根本没有保障可言。工联会认为,目前最需要及早处理的是与时俱进改革强积金、堵塞漏洞,包括:取消强积金与遣散费和长期服务金对冲的机制、设立回报稳健的核心基金,以及降低基金行政费用,保证强积金的退保功能,否则,这只会是一条不可靠的退保支柱。
周永新:退保方案二选一唔公道
政府退休保障咨询文件昨日出炉,曾受政府委托研究退保政策的香港大学教授周永新认为,咨询文件提出要求市民在“不论贫富”及“有经济需要”两方案,二择其一,“做法唔公道”。身兼扶贫委员会委员的社会服务联会行政总裁蔡海伟称,设有资产审查的退休保障俨如“翻版综援”,不能使长者安心生活,他支持全民退保方案。
批扶贫退保混为一谈
周永新表示,退保咨询文件中的两个方案,是从他的研究团队2013年作出的六个方案中衍生出来。“不论贫富”方案目的是保障全民退休后有稳定的收入,“有经济需要”方案则仅属扶贫措施。他认为政府不应把扶贫和退保混为一谈,将两个方案对立,要市民二择其一,目的是“打低”全民老年金方案。
他承认,政府现时提出的“不论贫富”方案,每月划一向长者发放3200多元,2064年会为政府带来逾5000亿元赤字,但若政府将开头的一次性注资额由500亿元调升至1000亿元,并设有如资产500万元上限等申领限制,估计方案可惠及九成半的长者,而2064年仍有591亿元盈馀。
他又指,“有经济需要”方案中,设定单身长者资产上限定为八万元,此举等同惩罚勤力及有积蓄的长者,并估计全港现时四十多万有经济需要的长者中,仅廿五万人受惠。
周永新重申,自己并非与政府立场对立,惟政府咨询文件中,以财政“严峻”形容“不论贫富”方案,及指方案推行后需大幅徵税,做法“不公道”,难免联想政府已有既定立场,半年咨询只为拖延全民退保实行。
蔡海伟:不如优化综援
蔡海伟则表示,退休保障制度必须全民受惠,让所有长者有尊严和有安全感地安享晚年,民间一直要求全民退保,中心点是认为享有基本退休保障是所有长者的权利,不是待长者几近耗尽积蓄,才给予救济。他指设有资产审查的退休保障是翻版综援,不如将领取综援的资产上限,由现时四万多元提高至八万元,优化综援。他称若市民在咨期内明显倾向全民退保,政府必须作出回应。
团体倡低津成员工时合计
立法会扶贫小组委员会昨日就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听取团体意见。有团体批评,现时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的入息限额以家庭的总收入计算,但独立计算申请人的工作时数,有家庭成员可能是做散工或兼职,工时不稳定而未能达标,导致未能申请低津,建议合并计算家庭成员工作时数。
劳福局:原意鼓励就业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萧伟强在会上表示,计划订立工时要求的出发点是鼓励就业及多劳多得,他相信大部分基层人士能符合每个月工作最少144小时的要求。他希望计划能鼓励工时不达标的市民就业,并指计划具弹性,申请计划家庭可任意转换申请人,以符合要求。
育有两名子女的阿珍表示,自己有做兼职帮补家计,惟工时未达要求,未能申领津贴,认为津贴不应该以工时划分。低收入家庭保障联与民协表示,政府需正视低津的民间诉求,包括零散工作难提供工时,建议设自述书提交资料。要求各区增设申请及查询部门,妥善处理基层申请。团体希望政府积极考虑联席建议,并于过年后可回应团体诉求。
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计划明年五月起接受申请。根据计划,合资格申请者每月可申领300至1000元不等的津贴,每个家庭津贴额最高为2600元,预计20万户低收入在职家庭,合共70万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