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台 > 台海动态 >

社会争拗未带挈生意 打小人打走小三最旺场

来源: 大公网 发布时间:2016-03-05

\

 图:不少外国旅客为文化体验而去打小人/大公报记者梁康然摄

  大公网3月5日讯(记者 梁康然)过去一年本港纠纷不断,守法市民或早已“一肚气”。有鹅颈桥的打小人档就指,社会争拗不断未有带挈生意。顾客的打小人对象以家事、公司事务为主,只有个别顾客针对政治人物。有档主认为市民心中的“小人”对象,反映出在混乱时局下,港人依然以家庭及工作为首要关注事务。

  今日是农历廿四节气的惊蛰(音疾,坊间普遍读为值),但拍打声早已响遍湾仔鹅颈桥桥底。不少市民,昨日已前往鹅颈桥打小人。多个桥底打小人的档主向本报透露,过去一年本港社会及政局争拗不断,甚至有政客自甘成为阻挠政府施政的“小人”,但未能刺激市民多去打小人,生意与过去几年相若,无明显变化。

  档主:客人要做好本分

  综合多个档主提供的资料,被当成“小人”的对象,仍然以家事为主,如破坏家庭的“小三”或搬弄是非的亲戚。其次是来自工作的麻烦事,如凡事针对自己的同事,或是阻碍工作进度的合作伙伴。排第三是诸事不顺的生意人,他们大都是希望驱走霉运或压抑各方敌意。亦有一部分人是家长,要求为子女“打走”损友。另有零星客人会要求打一些政治人物。

  报称一家三代都是打小人,属道家出身的档主黄吉利指出,几乎对客人的打小人要求“来者不拒”。去年就曾拒绝过有客人打某某本港大官,她称:“当日粗略了解客人与大官的关系后,认为双方根本无仇无怨,何必呢。”她表示打小人不是“万能”,客人本身也要做好本分才有效,不然驱走了旧小人,亦会有新小人出现。

  “原来港小三多过广西”

  另外,报称在广西学习正宗茅山术,打小人逾廿年的融姑称,她六年前来港定居,本来在旺角一带打小人,去年五月才迁至鹅颈桥开档。她发现,本港与广西两地的打小人对象类同,她笑称:“都是打‘小三’多,而内地开放后就更多人打‘小三’,来港后才知本港的‘小三’比广西仲多。”

  融姑又称,最初并不知道打小人方式分港式与广西式。本港所称的“打小人”,在广西是称为“送小人”。仪式细节亦有不同,港式打小人是包含“祭白虎”及“打小人”,而广西式是将两者分开,因应客人不同的情况,再决定是进行“祭白虎”仪式,还是“打小人”仪式。现时,她已入乡随俗提供港式打小人服务。

  在鹅颈桥打小人资格最深的林婆婆,就指本港的打小人对象,多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大都是以家庭及工作事项为首。她指港人一直都是关心家庭及工作多于政治。

  路人纸板身体语言助与洋客沟通

图:每年惊蛰拍打声响遍湾仔鹅颈桥\资料图片

  鹅颈桥打小人风俗是香港文化旅游景点,四分之一客路属外国游客,但现时大部分档主都不谙外语。他们为解决沟通问题,想出各式方法,如备好英语纸板等,更有人邀请会外语的路人充当临时翻译。

  打小人是本港地道特色习俗,本身已吸引不少文化旅游爱好者前往。及至2009年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亚洲安慰心灵的最佳事物之一”,名声传播最广,吸引更多访港游客一窥奥妙。

  综合鹅颈桥各档主提供的资料,近年海外游客客量,已升至近整体客源的四分之一,主要来自日韩、星马、英美等等。至于佔最大比数的仍是本地人,约佔过半数,其馀多是内地客。

  海外游客说不同语言,对于大部分不谙外语的档主来说,别说是要她们向海外游客解释打小人,即使基本沟通也是有困难的。

  有档主获得学生协助,赠送一些解释收费的英语纸板,遇到外国人时就出示纸板。另有档主认为,不少港人懂多国语言,尤以懂英日韩语的人数最多,万一遇到海外游客,就随时找市民都可以帮手。

  大部分档主认为,海外游客只是求一个文化习俗体会,并不在意要打什么小人。因此只要做一次仪式给他们看,就能满足他们。这样只要以身体语言,不论什么国籍人士都可以应付。

  纸扎祭品传统依旧

  打小人仪式会用上纸老虎、纸符、冥强等纸扎品,款式却十年如一日,几乎从没变化。过去不时有新颖纸扎品推出的俊城行就称,祭祀用纸扎品用途是表达对先人的敬意,而打小人的目的是驱除晦气,市民不会对有关用品太讲究,纸品就保持传统模样至今。亦有行内人指,打小人风气大不如前,更无人去研究新造型。

  每逢惊蛰前夕,部分纸扎店就会出售“打小人”套装,内有基本项目:香烛、纸老虎、纸钱冥镪。部分店号的套装,更会包括米粒及五色豆及小人纸。

  俊城行负责人杜千送称,近年纸扎品都跟贴时代潮流,唯独打小人纸扎品无甚变化。他解释,市民只是想透过打小人仪式去赶走不幸,他们重视打小人的过程,多于纸扎品的款式。加上,有关用品本身十分廉价,因此过去多年来都无人花时间去研究。

  同时,近年社会打小人风气已大减,购买打小人产品的人也愈来愈少,进一步减低研究打小人的新产品动机。在湾仔开店逾四十年的林女士称,过去每逢惊蛰,大街小巷,不论老幼都在打小人,现在只馀下老人家会打小人。如年轻人有兴趣的话,就会去鹅颈桥找人代打,不会购买打小人纸品亲手去打。林女士指出,打小人产品需求已大不如前,自然无人花时间去研究新颖产品。

 
 

    台海动态

    国防部:搞“台独”就是死路一条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