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说起香港时下的热词,“本土”一定入选“十大”。很多赶潮流的年轻人加入“本土”组织,李太刚入读大学的儿子强仔就是其中之一,她为此深感担忧。事实上,很多组织是打?“本土”旗号行分离之实,更有人不断煽动年轻人参与暴力冲击。最近编辑收到李太与儿子促膝长谈的内容,本报将分期刊出,敬请读者垂注,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香港成功关键靠制度优势
强仔:我们讲“本土”,就是要维护香港人自己的利益,但是“一国两制”真的可以保障香港人的利益吗?“一国两制”真的适合香港吗?
李太:香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七百万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值得我们所有香港人骄傲和自豪。但除了“人”的因素,“制度”往往更重要。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关键在于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一国两制”不仅成功保障了香港原有的发展成就,并且强而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回归十九年来的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与基本法是香港本土价值与本土利益的最坚定扞卫者,是香港市民生活方式的最大守护者,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最有力维护者。
“本土利益”获实际保障
强仔:基本法是这么写,但有真正落实到吗?
李太:香港的本土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不是抽象上的权力制度安排,而是实实在在的、与民众利益有切身关系的细致安排。有好几个例子都足以证明高度自治、“本土利益”的充分性和真实性:
1.香港特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
2.特区依法保障特区居民的权利和自由;
3.特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4.特区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
5.对境内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特区政府有权管理、使用、开发、出租或批给个人、法人或团体使用或开发,其收入全归特区政府支配;
6.法律上充分授予香港高度的自主空间,基本法最少四处写明香港“自行立法”。
香港是由香港人在治理香港,不是中央派来;香港不用向中央政府交税,取之于民全部用之于民;原有的制度继续得到保幛,甚至是不断向前发展。所有这些,都是维护香港本土利益的有力体现。如今香港市民安居乐业,享受的繁荣稳定,不断发展?的香港特色,都是在“一国两制”、基本法坚实保护之下的。
基本法是港“护身符”
强仔:但是“一国两制”只是“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呢?基本法说要保障“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回归以后做到了吗?
李太:“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战略选择,不可能轻易改变。这一国策的落实方式,是以宪法及基本法作为保障与体现的。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区不实行与中国内地相同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既是为了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又是充分体现“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政治与法律原则。可以说,香港所有的“本土”特征、“本土”权益,都在基本法中获得最充分的保障。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与国家其他地方行政单位比较而言,享有无与伦比的高度自治。基本法订立具体条文,授权香港特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四大权力是维护、巩固、提升香港本土利益的最有力体现,是港英政府绝不可能给予的。“特别行政区”这个新的宪法地位为香港未来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为香港持续繁荣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因此,基本法可以说是香港的“守护神”,没有基本法,香港的独特角色、地位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本土”利益也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为继的。
“择善固执”的智慧与勇气
强仔:可是我们担心香港会内地化,“一国两制”会变“一国一制”,我们看不到未来。
李太:一个地区必须保持自身的特色,香港也必须维持独一无二的“本土元素”才能有更稳健的未来。回归十九年来,几乎所有的香港“本土元素”,诸如经济、社会、文化、人权、民主、法治等范畴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经济上持续平稳发展,居民生活水准稳步上升,居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要归功于中央政府践行高度自治的承诺以及特区高度自治体制的贯彻落实。截至2016年1月,香港已连续22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在世界银行以新的评分基准对189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最新排名中,香港位居全球第三;香港在37个亚洲经济体中排行第二位。
事实上,基本法以列举的方式厘定了香港居民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与自由,为香港的人权保障提供了成文的宪制性依据。以被港人视为核心价值的表达自由为例,在坚决维护法治的前提下,港人不时就包括如劳工福利、文物古蹟保育、政制发展、教育改革等在内的各种议题以不同方式表达意见。对此,特区政府也始终尊重居民和平集会示威的权利。对于香港居民而言,其享有的较回归前更广泛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有赖于基本法的有效贯彻与执行。这些都在证明,香港的“本土特色”、“本土权益”,未来必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事实证明,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就是对香港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大扞卫。反之,否定“一国两制”、践踏基本法,就是对香港本土利益和价值的最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