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茶餐厅饮一杯鸳鸯,可以品尝到独特的香港风味
总会在阳光很好的午后,於半岛酒店的咖啡厅找个位置安静地坐下。窗外,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尽收眼底:高远的天空云卷云舒,深邃的海水蓝得耀眼,硕大的椰子树静默地注视着在岸边拍摄风景的各色艺术家,然后将午后的阳光从叶脉的缝隙间透射过来,多情地洒在我的格子衫上。
天星码头总是人来人往,百年历史的轮渡搭载着林林总总的梦想,脚步优雅地驶向港岛的中环抑或湾仔。而此刻,收回目光,轻轻地摩挲桌上的磨砂杯,然后安详地端起杯子,呷一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不禁暗叹:到底是鸳鸯啊。─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心情,似乎只有鸳鸯才相宜:咖啡太浓郁了,略显凝重;奶茶太甜腻了,略显轻浮;各色红酒又明摆着太过嘈杂,只有鸳鸯,让人在品味恬淡风景的同时,惬意地收穫心神的安宁。
鸳鸯,是土生土长的香港饮料,用咖啡和奶茶冲成。淡却了咖啡清苦,融入了淡淡奶香,最适合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小口小口地咽,品到最后,又能分明感受到红茶的底色。如果在内地,可能被习惯地称作咖啡奶茶,但在港人看来,那样实在太草率,草率得失去了“味道”,也实在太简单,简单得失去了“美好的内涵”,於是,鸳鸯就成了百年来香港大小茶餐厅裏不可或缺的饮料─清咖啡可以没有,但若没有鸳鸯,就一定不是正宗的港式茶餐厅。
老闆按客人口味调製
在九龙半岛的旺角,平民化的茶餐厅遍布街角,上午八点多的晨光,上了些年纪的港人会来到茶餐厅,点一份新鲜的虾饺或是云吞,饱啖之后,鸳鸯就登场了。精明的老闆会根据老主顾的偏好,适时地掌握咖啡和奶茶的比例,此时的鸳鸯,往往会红茶的甘甜味更重一些,“人老啦,唔食太甜。”顾客和老闆说着相同的话,竟然都那麼自然。一杯鸳鸯,一份报纸,就让一个上午变得悠閒了。
而在港岛的中环,香港的金融中心区,茶餐厅往往更加注重“餐厅”,而对“茶”并不偏重。大抵是和这裏的生活节奏有关的─中环港铁站永远是赶去上班的人,那长长的换乘通道裏,你能听见的,只是各种鞋“滴滴答答”踩踏地面的声响,人们似乎连说话的时间都没有,转眼间就消散在一座座办公大楼裏。这样的节奏裏,茶餐厅裏的鸳鸯,自然就多了些苦涩,少了些茶味,在这裏的茶餐厅,多是喝午茶的白领和商务人士,於是,鸳鸯中的咖啡会浓出许多,一方面提神,一方面让人在紧张中不失“品”的优雅。真是聪明。
能在诸如半岛酒店、文华东方酒店等高档餐厅裏,一边鸟瞰港岛的景色,一边惬意地打发一个下午时间的,多是些社会名流。据说,哥哥张国荣生前就很喜欢在半岛酒店的餐厅裏,点上一杯鸳鸯,纾缓压力、打发时间。鸳鸯,不知道这个美丽的名字,是否曾给在午后打发时间的张国荣,带去片刻的欢愉和轻鬆,抑或这个与爱情紧紧相联的名字,拨弄他心底裏平素不易觉察的酸楚和疼痛?
或许,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杯柔和、醇美的鸳鸯,笑看香江两岸,港人忙碌平凡的日子,静默不惊地在港人内心最温柔的地方,注入恬淡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