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人们俗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不过,随着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土,“七夕节”逐渐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她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不光如此,象这样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深厚、有如此美丽传说的节日,竟越来越不受社会重视,越来越受冷落,是世界变化得太快?还是节日不够现代跟不上时代?牛郎织女难道真的会被中国人遗弃吗?“七夕节”受冷落迫使我们的目光又聚焦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衰上。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如今的香港依然有不少家庭保留着七夕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到了晚上用来拜祭七姐的风俗。也有些妇女会在拜祭的时候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来祈求七姐传授精妙的手艺。在香港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七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祭七姐。
“七夕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