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俄军“白杨”导弹发射训练车在河滩上推进。
原标题:美俄对抗加剧?俄高官:都是核大国 有事好商量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据 俄罗斯《独立报》3月14日刊登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前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的一篇文章,题为《俄美关系:可能性的范围》,副题为《摆脱当前危机并不容易,但最初步骤显而易见》,编译如下:
尽管对俄美关系现状的评估五花八门,但未必有人会否认,如今这种关系正在经历当代历史上最深度的危机之一。当然,之前俄美关系也非一帆风顺。但当前的危机比近几十年来并不鲜见的周期性关系恶化更深刻、更全面。种种迹象表明,它也将是历时最长的:在可见的未来,看不到走出现状的明确道路。
第二次冷战?
近来,讨论世界政治中爆发的新版冷战,把莫斯科和华盛顿当下的对立与上世纪下半叶的苏美对抗作比较变得时髦起来。这种类比看起来颇为牵强:在冷战时期,克里姆林宫与白宫的关系是世界政治的主轴;而在21世纪,这种关系尽管也重要,但早已不是全球体系中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已经不再是冷战时的两极,也不可能回到过去。
此外,今天的俄美对立缺少为冷战预定基调的意识形态基础(苏联共产主义对西方民主)。即使当代世界存在不同文明间的敌对冲突,也不是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而更像是在西方自由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间。
最后,俄罗斯尽管仍是大国,但毕竟无法像苏联那样与美国全面分庭抗礼,特别是在经济和先进技术领域。从经济对抗的角度来看,最像苏联的是中国,但重要区别在于,中美之间相互存在深度的经济依赖,这是苏联与美国从未有过的,也不可避免地从总体上抑制了中美竞争。
上述内容是否意味着目前的俄美关系危机没有冷战时期那么危险呢?答案可能恰恰相反。在冷战的几十年里,莫斯科和华盛顿制定和确立了某种“游戏规则”,从而降低了不可控冲突的风险。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沟通渠道、协商机制、双边和多边协议于一体的坚实基础结构,以提高关系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在冷战时期形成的独特的俄美关系构架总体上是稳定的,使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如今的俄美关系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稳定。几乎所有沟通渠道都被封闭,两国关系的条约法律基础正在我们面前崩溃,世界政治中没有共同的“游戏规则”可言。因偶然事件、技术故障或未经正确解释的行为而爆发冲突的风险客观上正在加大。
国际大背景也不太有利: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急剧增强,恐怖主义蔓延全球,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威胁加剧等等。
另一个令情况变得复杂的因素是美国总统选举的选前运动,它大大收窄了白宫外交规划的视野,给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伙伴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近来的一些事件让人产生了一种希望,即莫斯科和华盛顿开始认识到国际安全的风险和威胁正在不断增大。双方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磋商,加大了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努力,继续就伊朗核问题开展合作,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保持近似立场。不过,一切也就是这样,现在谈关系稳定还为时尚早。
政治对抗演变为军事冲突的风险仍在增大,双边关系的新“游戏规则”目前还无法达成。俄美关系的非正常状态和消极态势不仅是我们两国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国际体系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