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5月30日讯《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称,中国空军已正式立项研制隐形战略轰炸机,并表示军工部门已逐步攻克各种技术障碍,包括发动机、进气道、材料等问题,试飞时间可能在10年后,装备部队至少要15年,因此,将在2030年左右形成战斗力。但中央电视台称,有关中国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的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综合汉和防务评论、中央电视台、新浪网报道:《汉和》称,在立项前的5年时间内,中国军工部门已经逐步攻克新型轰炸机的各种技术障碍,其设计兼顾速度和隐形性能。目前中国的远程轰炸机型号相对单一,综合性能与美俄两国的战略轰炸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轰6K还没有达到美俄战略轰炸机B52和图95的载弹量和航程,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远航程、大载弹量、强毁伤效果的轰炸机。
“利剑”是隐轰缩小版
汇总媒体的分析,中国已逐步攻克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进气道、材料等技术障碍,而且在隐身设计上,已有多次实践──歼20、歼31和“利剑”隐形战斗机等都为大型战略轰炸机提供了技术支持。曾有人认为,“利剑”隐形无人机实际就是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缩小版,只要把其放大就是中国版B2。
对于中国战略轰炸机的定义,这个是争论最多的,有说是介于美国B1B、俄罗斯图160和美国B2之间,有说是中国版B2,更有说是超越了B2。但以中国的现实需求来看,自行发展战略轰炸机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可利用射程为3000公里的巡航导弹覆盖北美大陆,在这个基础上设定其作战半径为10000公里,否则对中国的实际意义就不大。当然,如果现实技术上达不到作战半径为10000公里的目标也可接受,因为中国肯定会发展在运20基础上的大型远程空中加油机,这种情况下,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为7000-8000公里也能部分达到要求。
中国军工发展超乎常规
至于《汉和》推断中国战略轰炸机首飞时间“可能在10年之后,装备部队至少还需要15年,可能在2030年左右形成战斗力”,这可能有些主观。事实上,中国对战略轰炸机的需求是迫不及待的,而从发展洲际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导弹、空天飞机、反舰弹道导弹、隐形战斗机、攻击和战略核潜艇、导弹巡洋舰、国产航母、高能激光武器等多方面来看,没有一种不是超越常规速度研发的。
由此来看,虽然中国的战略轰炸机不见得像运20那么快问世,但也一定不会远了,也绝不会是像《汉和》预测的那样,因为不但从时间上来说太晚了,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中国没有服役的大型战略轰炸机来对美国形成威慑,美国以“亚太再平衡”为名的打压,对中国将构成致命伤。
机身设计兼顾隐形和速度
图:正在厂房进行总装的轰6K 网络图片
《汉和防务评论》指出,中国发展战略轰炸机最大的障碍是发动机,成都发动机公司于2014年12月在伊尔76运输机上测试了新型涡扇18发动机,这型发动机仿制俄罗斯的D-30-KP-2,但无法实现轰炸机的超音速,按照俄罗斯不售华战略武器的惯例,中国还有茯蛪磲涟x难。
问题在于中国的战略轰炸机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超音速意味类似美国的B1B和俄罗斯的图160,侧重大型化、注重速度,牺牲隐形机身。如果是亚音速,则是美国B2的概念,不强调速度,以绝对的隐形能力突破防空,然后悄悄逃逸。
但B2的设计太过复杂,因此中国的新型战略轰炸机外形很可能介于B1B、图160和B2之间,兼顾速度和隐形,主要还是接近图160的准隐形设计,这种推断是立足于中国航空工业的现状,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确在研究B2的各种技术。《汉和》指,中航飞机研发工作中心攻克了背负式锯齿形并列双发大S弯进气道的技术,这就是B2的进气道结构。
基本达美B2轰炸机水平
内地军事专家杜文龙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具备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条件。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制必须高起点,要具备强突防能力和隐形性能,至少要达到B2的水平。
杜文龙指出,战略轰炸机所需的发动机与战斗机不同。战斗机需要大推重比发动机,强调飞机的高速及长时间超音速飞行性能。战略轰炸机一般都是亚音速飞机,重点强调发动机要稳定、可靠、省油,能实现最大航程的需求。与战斗机的发动机相比,轰炸机的发动机在一些基本参数和指标上可能有所降低。如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能够支持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和生产。
目前,美俄新型战略轰炸机已实现隐形化和机载武器的高效化,因此中国必须进行高起点的研制。首先,轰炸机必须要拥有强突防能力和隐形性能,至少要达到B2的水平。目前中国已基本突破了隐形技术,各种精确制导弹药的发展也非常快,可以说,中国已基本具备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基本条件。
“三位一体”攻防兼备
杜文龙还指出,战略轰炸机用于对战略目标进行打击,能起到战略威慑和实战效果。战略轰炸机需具备几个基本特点:一、航程远,能够进行洲际打击;二、载弹量很大,至少可携带数十吨弹药,可对目标进行高效突击;三、可使用核武器对目标进行打击。战略轰炸机是“三位一体”战略打击的重要一环。中国空军的基本战略方针是“攻防兼备”,只有拥有大型战略轰炸机,在“攻”的方面才能名副其实。
轰6K西太训练 穿越美日防线
近日,中国空军在一次训练中出动了6架有“战神”之称的轰6K轰炸机直飞西太平洋,在这个方向上,只有一个目标——关岛美军基地,这是美国的重要战略要冲。轰6K可以携带6枚“空地20”巡航导弹(“长剑10”空射型),弹重约2吨,最大射程可达2500公里。6架轰6K就能携带36枚导弹,可在短时间内对敌方港口或机场进行饱和式打击。轰6K还具备布雷能力,可在关键水道布设水雷,封锁敌方舰队航行线路。据悉,这已是中国第4次进行这类训练,每次都是收获颇丰。
在互联网流传的一张图片可以看到,在训练时,轰6K编队没有受到日本战机监视,其实不是日本战机不想监视,而是要应对更具威慑力的目标。中国每次组织这样的大编队出海训练都会有苏30MKK、歼11BS、歼10A/B等战斗机伴随出航,只是它们不做穿越行动,而是在后方空域待机,而且还有预警机监控指挥。一旦发现日本自卫队或驻日美军战机升空,就会上前,迫使对方远离中方轰炸机。
一般进行这类训练,都会由空警2000预警机作为战区指挥,空警200进行单方面机队指挥,现在有了空警500,一架飞机就能担任以前空警200和空警2000的任务,不需要协调更多随时就可升空值班,这也是中国空军打击能力重要提升的标志。
所以中国空军能顺利穿越美日组成的联合防线,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中国现在具备全体系对抗能力。从预警机数量、战斗机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已全面领先日本航空自卫队和驻日美军。而且这样的远程训练,中国今后还会常态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