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军事视点 >

发射核弹可不是按下按钮那么简单:过程极为复杂

来源: 未知 发布时间:2017-10-18

  作者:萨沙

  本文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很多电影上,恐怖分子可以通过绑架总统或者盗窃核密码箱,就可以发射核弹。实际上,核弹可不是那么容易放的。就算是俄国总统,也不能一个人就放核弹。听萨沙说一说吧。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核弹的发射设置了很多门槛。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绝对不存在因为总统一时冲动或者什么技术故障发射核弹的情况。

  我们来看看发现核弹的流程。

  以俄国为例,存在著名的核密码箱。

  这是一个密码箱大小的发射通讯机器,专门用于下达核武器发射指令。

  俄国是从1983年开始启用这东东,3只同时使用,分别由总统、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携带。

  3人分别有自己的两组密码,只有其中2人的4组密码同时输入成功,核导弹才可以发射出去。

  我们还原一下发射过程。

  首先,俄国总统取出核密码箱,将其打开。

  打开前,核密码箱需要通过指纹和密码等手段,多重确认总统的身份,以保证安全。早在80年代,核密码箱就需要总统的10个手指指纹输入。到了最近几十年,生物识别技术就更高超,包括虹膜识别等更先进技术。

  其次,确认成功以后,核密码箱打开。

  俄国总统需要向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下达攻击命令,输入自己的2组密码。

  这些密码是经常变化的,并不固定。

  一旦打开密码箱,就必须在极短时间输入所有密码,不然整套系统就会失效。

  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输入自己的2组密码,打开整个导弹发射流程。

 

  再次,总统根据核密码箱之前设定好的几种组合,配合电子地图,向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下达具体攻击目标的指令。

  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审核无误后,下达到核导弹部队。

  需要说明的是,攻击目标在平时是高度机密的,只有最高层少数几个人才知道。

 

  最后,核导弹部队的中央指挥部,在审查密码无误后,确认攻击目标,然后解除核弹保险限制。

  发射命令下发到导弹发射井、发射车、核轰炸机、核潜艇内,正式进入核弹发射的准备。

  可以看到,整套流程还是比较可靠的。

  发射过程经过多次安全审核,不存在误发射的可能。

  有些朋友可能疑惑,这样多的流程是不是太慢了?如何能够及时进行核反击?

  这是不存在的。

  在现代化的今天,即便核密码箱也具有非常先进的计算机、通讯装置、电子地图、密码识别装置。

  这一整套流程,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速度并不慢。

  毕竟无论哪种平台,发射核弹之前的准备时间并不短。

 

  早期的苏联核潜艇需要长达2个小时的准备时间,现代核潜艇也需要至少15分钟。这几分钟算不了什么。

  实际上,具体发射时候还有很多限制。

  比如大家都看过的《猎杀红十月》,发射按钮需要舰长和政委两人一同操作。

  发射密码也需要舰长和政委两人一同输入(两人的密码不同),才能够启动。

  苏联解体以后,政委的工作由副舰长承担。

  很有意思的是,苏联时期核潜艇发射按钮是由保护罩罩着的,必须先用钥匙打开。

  这是2把不同的钥匙,发射按钮也是2个,相距3米以上,必须同时转动才能打开罩子。

  任何人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一切,必须两个人同时操作。

  一旦打开罩子,必须在3秒钟之内按动发射按钮,不然发射设备就会失效。

  这些种种限制,都防止舰长或者政委一人启动核弹。

 

  总之,即便总统自己突然发疯,想要随意发射核弹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总统确实整个发射流程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总统受伤,有很重要的核密码箱。

  在俄国,这是总统权力的象征。只有总统才有权下达发射命令,国防部长或者总参谋长只是命令的确认和执行者。

  对于俄国总统,无论什么时候,核密码箱不能脱离自己身边。

  前俄国总统叶利钦进行心脏手术时,因为需要麻醉,就将核密码箱交给了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暂时保管。叶利钦刚刚从手术中恢复神志,立即将核密码箱收回。核密码箱不在自己身边,就存在一定的国家安全隐患,叶利钦不敢冒险。

 

  有意思的是,俄国总统普京曾经在车臣战争期间玩个人秀,乘坐苏30战斗机飞到车臣。战斗机空间过于狭小,不能放置核密码箱,就转为由秘书携带乘坐飞机紧跟其后。

  即便如此,普京也因此被反对派大加抨击,差点下不了台。

  有意思的是,今天很多军事专家认为俄国现在已经淘汰了这套设备。俄国总统副官携带的所谓核密码箱,只是一种给媒体看的作秀,类似于古代罗马皇帝的权杖。

  孰是孰非,恐怕要核战爆发才能知道了。

    军事视点

    尼日利亚发生一起自杀式炸弹袭击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