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兴,礼炮鸣。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序列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代表国家执行国家重大庆典和迎接外宾的礼炮司礼任务,它就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九支队,也被称为“共和国礼炮部队”。金台点兵工作室带你去看看代表“国之形象”的部队吧!
礼炮兵们精神昂扬,在礼炮阵地前整齐列队。龚松 摄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即歌声起炮声响、歌声落炮声停;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
火舌从炮管喷涌而出,实现精准鸣放。 龚松 摄
炮弹箱内的礼炮弹与威武礼炮相互辉映。 龚松 摄
礼炮兵正在对炮弹进行排列。 龚松 摄
为了达到这条“红线”,礼炮兵们都有着自己的训练“密码”:站姿“三条线”,即帽线、胸线和马靴线;就炮“四条线”,即帽线、胸线、膝线和后脚跟线的严格标准;开栓、递弹、装填三个动作三秒内一次性连贯完成;五米炮位日均往返跑动不下上百余次。礼炮兵所担负的每一次勤务都是追求完美的行动,礼炮的每一次鸣放,都是以毫秒为单位的精确计算: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礼炮鸣放精确到毫秒,炮位站位精确到寸厘……在礼炮鸣放任务现场,失误就意味着失礼失败,绝不允许出现分毫差错。
礼炮兵将礼炮弹装填在炮膛上,准备填入击发。 龚松 摄
礼炮兵精神抖擞,目视前方。 龚松 摄
每名炮手每天的训练需要在礼炮阵地上往返跑动不下上百余次。龚松 摄
挺拔的军姿,威严的军容,无可挑剔。一致的帽线、胸线和马靴线,踏上炮位,整齐划一……共和国礼炮部队每一次行进、每一个踏步、每一次操炮,都代表着祖国形象,肩负着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金台点兵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