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军事 > 要闻速览 >

面对中国这个标杆,美军新轻坦终于放弃多年“传统”

来源: 邓肯 发布时间:2017-11-02

 美国陆军将在下个月推出一种名为“机动保护火力”(MPF)的轻型装甲战车的研发案,一般认为这就是新式轻型坦克。这种新轻坦比现役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要轻一半,C-17可以一次装运2辆。

  据美国陆军网消息称,美军地面作战系统研发官员大卫.贝斯特将军(David Bassett)表示,他希望MPF的研发案可以比较快,因此研发时程表有所调整,取消了以往两年或三年“技术发展阶段”,而是直接向现有军事大厂提出“征求建议书”,目前已经收到有意投标的潜在承办商不少意见。贝斯特说,美军将在收齐意见书后,于11月中旬提出MPF性能规格。

  可能是因为在20多年前美国先进新轻坦克的计画遭到取消,因此美国陆军改以MPF之名来提计划,MPF计划经理大卫.多普(David Dopp)说:“我不想说这MPF是轻型坦克,但它确实像是轻型坦克。”

  贝斯特将军说,陆军希望在15个月内就见到原型车,在6个月后开始战术测评,并在2022财政年度就确定生产合约。

  MPF的主要任务是为步兵旅作战单位提供远程直接射击能力,虽然详细规格还没提出,一般认为它可能具备105MM坦克炮为主要武器,而且重量要比M1系列主战坦克轻得多,大约在25~35吨之间,使C-17可以运送两辆。

  美国人作为全球霸主,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全球快速部署需求,在冷战期间大量装备了M551谢里登这样针对空运乃至空投设计的轻型坦克,70到80年代也开展了广泛的科研,搞了很多种样车来研制可以快速部署的轻型坦克,最后搞出来M8装甲火炮系统来作为换代的新型坦克。

  M551坦克正要开入C130,美国轻型装甲车辆都要求C-130空运

  带附加装甲的M8装甲火炮系统

  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新陆战武器的需求降低,M8项目就被取消,虽然之后也有多次闹着要复出,比如说配合斯特瑞克旅作战等,但是最后美国人还是选了直接在斯特瑞克上装105炮凑合用了。

  斯特瑞克突击炮

  但是随着现代低烈度战场水平的不断提高,只能防御机枪子弹的斯特瑞克突击火炮变得太过脆弱,美国人也不得不再捡起来轻型坦克方案,前几年M8方案也屡次被提起要复活。

  美国的M8是基于多级防护体系的,基础的车体装甲只能防御轻武器子弹和弹片,二级防护增加附加装甲可以防御大口径机枪穿甲弹,正面可以防御机炮穿甲弹,三级防护可以防御火箭筒,至于更大威力的穿甲弹,尤其是现在哪怕25毫米机炮都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了,那都是基本没办法了。搞这个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C-130空运要求,基础装甲要求可以伞降,二级要能机降,所以基础装甲状态不能超过18吨,二级不能超过18吨,结果就是这样的防御跟斯特瑞克也没太大的区别。

  可以伞降的裸车M8

  挂满附加装甲的状态

  世界其他国家的轻型坦克也是类似,比如瑞典的CV-90-120轻型坦克,直接就是把CV-90步兵战车换了个炮塔就当轻型坦克用,也没法防御30毫米和以上的穿甲弹,毛子的章鱼自行反坦克炮更是用BMD伞兵战车的铝合金底盘,防护更差,都是没法真上火线的。

  CV90轻型坦克和步兵战车

  皮薄馅大的2S25章鱼

  章鱼是步战车拉长

  不过在我国搞出来了30吨级轻型坦克后,现代轻型坦克的技术水平被拉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我国30吨级轻型坦克,配合重型爆炸反应装甲,有500毫米以上级的穿甲弹防护,1000毫米级的破甲弹防护,可以防御国际市场上大部分的125毫米、100毫米和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就是遇到买各色俄罗斯、乌克兰坦克的国家,哪怕对方用最大威力的3BM42穿甲弹,也无法从正面打穿我国新式轻型坦克。

  苏系坦克现在最好的3BM42穿甲弹,打不穿新轻坦正面

  美国也在历次战争经验中,发现轻型防护车辆的不足,新的轻型坦克也要求25到35吨,很可能是基础防护最低25吨,加强防护后35吨,防护标准跟我国的轻型坦克类似,可以满足较低强度对抗下正规战斗的需求,不像现在的各色轻型车辆挨了打就只能祈祷不要殉爆。美国为C130空运指标,牺牲了很多装备的性能,现在放开了只管用C-17,也就是减小了很多桎梏,下一代取代斯特瑞克的装甲车族,很可能也会走强化防护的路线。

  C-17解决一切问题

    要闻速览

    中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D”气象卫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6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