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宛城区:“一线服务”型党建搭起党群连心桥

来源: 宛城网 发布时间:2015-08-17
中国国际新闻台(www.ciftv.com)消息: 在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玄妙观社区,新投入使用的2层小楼成为周围居民日常活动的中心,群众活动室、阅览室……设施齐全的社区小楼里时常传出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这些都与宛城区委夯实基层基础,...
    在南阳市宛城区东关街道玄妙观社区,新投入使用的2层小楼成为周围居民日常活动的中心,群众活动室、阅览室……设施齐全的社区小楼里时常传出居民们的欢声笑语。

  这些都与宛城区委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决策密不可分,在年初召开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工作会上,宛城区委书记刘中青明确提出:要着眼一线服务群众,要沉入一线做群众工作,要整合资源为群众做工作,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使群众工作永葆生机与活力。

  会后,各乡镇(街道)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把干部力量、服务资源和工作重心向基层一线下沉,成功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使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变化,为民服务取得新成效,“一线服务”型党建搭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
  
  干部到一线锤炼——转变作风
  “哪里有需要干部就冲向哪里,去到哪里哪里就有变化”,宛城区坚持一线练兵,动员党员干部到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

  组工干部到一线调研。区委组织部以“每月一个主题、每村(企业)一套资料、每组一份报告”的形式,推动组工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破解基层难题。3月份以“三亮三评”、服务中心建设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三项工作”为主题,4月份,以企业回创工作为主题,5月份,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为主题,对13个乡镇(街道)212个村(社区)、52家回创企业和316家非公有制企业逐个采集图片信息和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存在问题,通过开展调研活动,锻炼了组工干部才干,全面摸清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 

  区直干部一线包建。区委开展以“干部包点、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为主要内容的“包联共建”活动,选派52名区直干部,围绕建设“六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开展包建活动。活动中,共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2个,培训党员500余人次,走访群众612户1902人,新建乡村道路15公里,为困难群众捐款23万余元,排查解决矛盾纠纷78宗,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气,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一书记”一线帮扶。宛城区按照倒排队的办法确定15个软弱涣散村,选派15名区直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进行集中整顿帮扶,摸清软弱涣散村底子,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一村一策、一事一策”的办法,分类施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自集中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29个,提供致富信息168条,开展教育培训60余次,经过整顿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树立了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资源向一线倾斜——夯实基础
  “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宛城区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在乡村一线对资金、人员、场所等服务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高效服务平台,显著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持续投入建阵地。宛城区委按照每名党员每年100元,每个村(社区)党支部每年3000元的标准建立党建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以6万元的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进行财政补贴,激发乡村两级建设服务阵地的积极性。目前,1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了综合服务中心,面积最大的达600平米,最小的有200平米,158个村(社区)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占村(社区)总数的75%,村(居)民小组组建代办员队伍,为群众开展现场办理、事务代办、政策咨询等服务,初步形成了以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龙头,乡村组服务中心为补充的四级服务网络。

  整合资源进乡村。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整合党建事务、人口计生、社会事务、社会保障等9-12类服务项目,积极开展土地流转、矛盾调处、扶弱帮困等便民服务。村级服务中心统筹配套了“一厅五室”(服务大厅、“两委”议事室、村(居)务监督室、党群活动室、档案资料室和“一村四警”服务室),服务项目涵盖党建事务、人口计生、社会事务、社会保障等,实现“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规范运作提效能。宛城区制定了服务平台受理制、限时办结制、集体议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四项服务制度”,保障各级服务平台正常高效运转。乡村两级服务中心还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限时办结承诺制,群众办事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据统计,四级服务网络已办理服务事项2.7万件,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办结率达98%以上,服务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责任在一线落实——建强队伍
  “一个过硬的基层党组织班子,才能向群众提供“过硬”的服务。”作为基层一线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宛城区委切实履行党组织管理职能,管好带好基层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优化结构。积极推行“领头雁工程”,注重选拔年富力强、思想观念新、热心服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以村级组织“两委”换届为契机,鼓励优秀村干部连选连任,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优秀妇女等参与村级组织换届,真正把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换届工作中,调整村党支部书记30个,支部委员88个,新选配的支书、支委平均年龄较调整前下降7-8岁,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达到70%,大专文化程度达到40%,明显改善了一线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结合实际强化培训。针对推动基层民主建设,设置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知识、操作规程等课程;针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开设了社会管理员培训、土地纠纷调解员培训、新农保低保办理流程培训课程。目前,设置的培训科目涵盖了服务技能、法律法规、党建知识、实用技术等多个方面,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各类人才保障。

  提高待遇保障激励。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提高一线干部的工资待遇,每年新增财政支出994万元,支出总额达2053万元,新增费用全部由区乡两级财政承担,保障干部工资待遇落实到位。落实“强基工程”后,村党支部书记工资由每月600元增加至1100元、村主任工资由每月480元增加至880元,其他村干部工资由每月300元增加至770元,城市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作报酬由每月1200元增加至1800元,使在职村(社区)干部干有所得,待遇有保障。同时,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其他在职村(社区)干部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使离职干部退有所养,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