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娄葑街道金益社区民警陈建华把居住证送到一对来自黑龙江的夫妇手中,并宣传防电信诈骗知识。□记者 倪黎祥 摄
金益社区治安状况相对复杂,民警陈建华踏实做事,创新警务,一呆就是9年,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在园区娄葑街道金益社区,说起社区民警陈建华,这里的居民一定会脱口而出——“陈阿哥”。只要陈建华出现在社区里,居民们老远就会打招呼,陈阿哥,吃饭没?没吃上我家吃点吧!”陈阿哥,有空来屋里坐坐。”谁“ “家遇到没法解决的事情或者纠纷,首先打电话找的人也是他,陈阿哥,你帮我看看,怎么办”……语气中流露出“的是家人般的亲切和信任。从警31年,陈建华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只管踏实做事,别去争,也别问收获”,正是这难能可贵的本色和甘心为民跑断腿的真性情,让陈建华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百余本治安台账清晰梳理社区信息
陈建华负责的金益社区是娄葑街道行政中心所在地,辖区内还有东振路商业街、企事业单位100多家以及金益一村等四个动迁小区。社区共有居民楼139幢、5064户,其中出租3500多户,常住人口8300多人,目前已登记暂住人口13000余人。由于社区出租房多、外来人员多、矛盾纠纷多、“黑车”多、无证经营多、人口流动性快,治安状况相对复杂。
2006年,陈建华到金益社区担任社区民警,加上他,负责小区治安的警力不足10人。在派出所治安警岗位上干了22年,他深有感触:在打击、破案过程中,能否获得破案线索,有效提升打处绩效,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基础信息。
“能否自己带个头,把社区基层基础工作做实做牢呢?”陈建华动起了脑筋。他自己花钱买了100多本账本,在建立和完善重点人口、高危人群、企事业单位、私房出租户、公共场所、调解纠纷、常住境外人员等10本警务室必备基础台账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特点,先后建立了居民小区房东汇总台账、居民小区居住人口分类情况登记台账、中介台账、店面登记台账、锁具修理摊台账、无证夜排档台账、流动摊点台账、修理电动车自行车摊点台账、施工单位台账等工作台帐,并将这些台账输入电脑,及时掌握人员变化情况。居民小区房东汇总台账可以查到每套房子的房东基本情况及联系电话,大大提高了外来人口的登记、发证率。与此同时,制定小区居住人口分类情况表,一幢一表,看一张表,就知道一幢楼的情况。
一天深夜,金益四村发生一起两名犯罪嫌疑人尾随单身女性入室抢劫案件。陈建华通过查阅“黑车”司机台账,找到停靠在金益四村门口的10余名司机,逐一了解情况,最终获悉:案发当夜,有一名“黑车”司机曾送过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到苏州湖滨大道附近。在得知该信息后,办案民警通过调阅监控,走访排摸,最终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工作的过程就是各种信息采集的过程。”陈建华和协管员还推出了外来人员登记“月清制”,要求协管员的数据采集保证一个月更新一次,重点出租屋和治安复杂地段半月更新一次,保证了外来人口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去年以来,因登记及时,陈建华负责的警务室一共抓获“三逃”人员3名,协助提供破案线索20条。
组织我市首次警民恳谈会并得到推广
拿居民当自己人,这是陈建华在社区民警岗位上一贯的做法。“时间越长越有感情,而且我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也多亏了这些乡邻帮忙。”
金益社区是回迁小区,不少居民家里都保留着过去农村的习俗。社区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陈建华必定到场出礼出力。年龄稍小一些的居民都把他当做自家“阿哥”,有些亲戚朋友之间谈不拢的琐事都得陈建华到场解决。
陈建华说,他是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些居民,也是毫不含糊地想帮居民们解决问题。不过,2008年底派出所组织的群众对社区警务工作测评的结果让陈建华颇感意外,这次测评结果显示群众满意率只有70%。“工作既累又卖力,为什么付出这么多,群众却不认可?”陈建华心里不是滋味。
“肯定是和群众的沟通不够,对居民的需求不了解。”于是,陈建华在自己所在的警务室组织了苏州首次警民恳谈会,结果出乎意料。在恳谈会上,社区居民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他们的烦心事向陈建华一一道来。
一直以来,金益新村夜宵摊屡禁不止,极大地干扰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污染环境,也容易造成治安问题。娄葑派出所配合城管部门多次进行了整改,但效果甚微。与此同时,居住在金益新村的13000多名外来人员中,“三班倒”的外资企业员工比较多,对于夜宵摊有一定的“刚性需求”。简单取缔夜宵摊既有可能引起夜宵摊主的不满,也会影响上夜班人员的生活需求。
在警民恳谈会上,社区多个居民对此提出了看法和建议。陈建华将此事一直惦记在心,对夜宵摊的治安环境仔细分析,向所领导汇报,建议对金益夜宵摊的管理变堵为疏。所领导将这一建议在政府办公会上提出后,得到一致支持,最终建成了东振路小吃广场。
金益新村52家小吃摊点统一进驻东振路小吃广场,集中经营,统一管理,这一创新管理模式彻底解决了夜市摊带来的问题,得到社区群众、外来务工人员、夜宵摊主的称赞。
此后每隔一个月,陈建华就召集小区居民及相关单位开展恳谈活动,一大批实实在在的身边事,如夜宵摊扰民、社区茶室老年人赌博、居民楼煤气管安装反爬刺等问题,通过陈建华搭建的平台得以解决。
第二年,娄葑派出所的群众满意率一下子提升到96%以上。此后,我市公安系统在每月9日“雷打不动”召开警民恳谈会,全省公安系统也逐步推广警民恳谈活动。
调解居民纠纷他有足够多的办法
在娄葑派出所,不管是新民警还是老民警,都会竖起大拇指,赞叹“老陈工作有一套,相当给力”。的确,陈建华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起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调解疑难纠纷。
“别看社区民警平时处理的都是一般人眼里的‘鸡毛蒜皮’,但做好社区民警可没那么简单,不仅要熟悉掌握法律知识,还要具备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调解纠纷要有足够多的办法。”说起自己的“调解经”,陈建华头头是道。
有一次,在东环路大润发的停车库门口发生一起堵门事件。当事一方是楼内其他公司的女员工,另一方是超市车库收费员。因为没及时办理停车证,又不愿意单次缴费,女员工硬是把车停在车库门口不肯走。争吵过程中,女司机挪车不小心碰到收费员,对方突然倒地要求赔偿。
当时正是下班高峰,超市门口进出车辆不断,双方僵持不下导致沿线交通受到影响。陈建华得知后,赶紧放下吃了一半的晚饭,冲到大润发。好言相劝,一方仍不肯交钱挪车,另一方也不肯起身。跟来一起解决问题的新民警已经没了耐心,眼见就要发火时,被陈建华一把拉住。
陈建华招呼女司机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把事情可能出现的结果详细说了一遍,女司机听了满脸涨红。陈建华说:“这事情闹大了可能双方都要处理,但确实没必要那样。你看在我的面子上,我先帮你把停车费交了,大家再心平气和地谈接下来办理停车证的事情。对方看样子也没大碍,我来做他的工作……”
三言两语,女司机当即认错,并赶紧回去交了钱、挪了车。同样一番好言相劝,收费员也起身认错。为了避免今后再有冲突,事后陈建华又找双方沟通,帮女司机办好了停车证。
如今,陈建华每周都要去苏州市警察学校给警察学员讲授群众工作法,内容涉及纠纷调解、社区基础工作、服务百姓等。他所在的娄葑派出所,也因此成为苏州全市公安所培训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