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过个“昆山年” 习俗有讲究

来源: 中国国际新闻台 发布时间:2016-02-14

春节是中国百姓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年味儿”贯穿了中国人一生的美好回忆。对于巴城镇武城村的邢雪元一家来说,年味儿不仅仅是一顿年夜饭、一张全家福、一句祝福语,更多的是在传承发扬古老而淳朴的习俗里。

每年除夕当天,邢雪元一家四代七口都会一起过年,今年也不例外。2月7日一大早,孙子孙媳就带着3岁的豪豪回来了,豪豪一口一个“大太太”(指太爷爷)、“小太太”(指太奶奶),让74岁的邢雪元合不拢嘴。不久,女儿女婿也从集市回来,开始张罗起年夜饭。

邢雪元说,过了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全家就得开始准备年货了,从对联、福字、鞭炮等过节必备品,到笋干、腌货、各色丸子等不可或缺。而另一项大扫除任务则“承包”给了老伴李阿密。李奶奶趁着晴天,把小到碗筷桌椅,大到墙角屋檐,都仔细清理一遍。对此,李奶奶有自己的一套说法:“昆山人过年讲究干干净净,不能有晦气的。”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除夕当天最重要的莫过于年夜饭。在邢雪元家,乃至整个武城村,对于年夜饭的安排是依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操办的,须得先敬祖先们。在邢雪元家,年夜饭是从中午就开始准备的,下午两三点,客厅的八仙桌上已经摆上了精心准备的饭菜,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坐上桌去,也不得喧哗,默默祈福。时过三刻,祖先才算敬完,全家才能享用美食。

邢家的年夜饭里,从冷盘热菜,到汤锅点心,都必须是成双、富有美好寓意的,比如蛋饺、爆鱼、如意菜等是年夜饭桌上的“常客”。而主食向来是邢家年夜饭的重头戏,除了自己制作的八宝饭,还有别致的元宝饭。今年盛饭的“重任”交到了女儿邢婉英的手里,学着妈妈往年的样子,邢婉英在每个人的碗中盛上一起煮熟的米饭和去皮荸荠,每盛一下,都说上一句“啊哟,掘着一个元宝,开年走好运咯!”

饭后,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豪豪蹦跳着跑到长辈跟前,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换得满堂笑声和几个压岁红包。晚上临睡前,邢婉英还不忘提醒儿媳:记得把红包放在豪豪枕头下“压岁”。

从年初三起,虽然有着“初三不上门”的习俗,但耐不住亲眷们的热情,邢家客厅的欢笑声一直能持续到年初七,这年味儿才稍稍淡了点。一直到元宵节走完三桥、吃完芋头圆子,这年才算真的过完了。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