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上午9时许,网格长、朝阳新村社区主任孙扬和保洁员来到“网格”花苑小区进行日常巡查。居民董老伯向他们反映小区门口经常有车乱停放,影响老人出行的情况。孙扬立即联系城管朝阳中队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在小区门口安装好停车装置,规范了停车秩序。
像孙扬这样的社区网格长,在亭林城市管理片区共有158人。他们负责的一个个“网格”织成了一张覆盖亭林片区、遍及每家每户的“大网”,将管理触角延伸至片区的最末梢,实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理,每一个呼声都有人倾听,每一项任务都有人落实”。
今年2月份以来,亭林片区按照300至400户为标准,将辖区3个街道22个社区划分成了137个网格。每个网格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定人”即明确一名社区工作人员为网格长,楼道长、护巷哨、门卫、保洁员等为网格员。网格长事先公示,挂牌上岗,方便群众联系,接受群众监督,网格员按个人特长、专业分工协助做好网格内的管理工作,增强网格治理能力;“定岗”即要求网格长坚持每天巡查,人到网格中去,在网格中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和服务;“定责”则明确网格管理的职责内容,包括安全、综治、环境、外来人口、计生、民政、信访、劳动保障、违建巡查,确保在网格范围内,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实现社会管理网络的全覆盖。
在网格化管理中,片区还结合自身实际,以网络信息库、基础台账、民情日志等形式,建立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五有”工作机制,对一般性工作,网格责任人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对需要协调、审批及突发性工作,由网格责任人上报跟踪和反馈,确保“首问负责、限时办结”。
“‘网格化’折射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理念的悄然变化,社区工作人员即网格责任人要打破原有的工作界限,掌握和熟悉不同业务的办事流程和相关业务知识,建立‘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工作和监管网络。避免社会管理出现‘盲区’和‘真空’,使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能及时得到回应。” 亭林城市管理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真正推动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实施“网格化”管理中,片区还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双向点评”制和考核督查制,实行片区与街道、社区、网格之间的双向点评,并成立督查队伍,通过实地考察、群众点评、通报评比等形式, 确保“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升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