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之后,河源市将有238名正科级党员干部正式进驻河源市贫困村,开始为期3年的“五一之后,河源市将有238名正科级党员干部正式进驻河源市贫困村,开始为期3年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生涯。”扶贫工作生涯。
选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
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安排,新时期我市255个相对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17个贫困村由省直单位帮扶,214个村由深圳市帮扶,河源自身帮扶24个贫困村。其中,我市自身帮扶的24个村(市直单位帮扶14个,5个县每个县帮扶2个共10个)。
记者从市扶贫办了解到,除了省直帮扶的17个贫困村由省直帮扶单位选派“第一书记”外,我市将派出238名机关优秀干部到余下的238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增强帮扶力量,打好三年脱贫攻坚战。
据介绍,此次河源市选派的238名“第一书记”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中共党员,均来自市直各单位正科级干部。“第一书记”任期3年,全脱产,驻村期间将不再承担派出单位工作,中途不轮换。正式任职后,“第一书记”将在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抓稳定,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其中,担任由深圳市帮扶的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还需配合、协助深圳驻村干部做好帮扶工作。
>>相关新闻
全市相对贫困村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26举行
近500名书记集中“充电”
26日,由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组织的河源市相对贫困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班开班。来自市直各机关的238名正科党员干部和来自我市相对贫困村的255名支部书记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培训。
培训班围绕省、市有关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文件精神,“第一书记”、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以及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带领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等内容展开学习,重点就《找准角色定位主动发挥作用助力精准脱贫》、《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分析与探导》、《职务犯罪警示与预防》、《精准发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等主题进行学习交流。
据介绍,此次培训班的开展旨在通过学习,增强“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对新时期三年脱贫攻坚战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提升其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农村、投身农村、服务农村,打好三年攻坚战,为我市实现全面脱贫发挥“火车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