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本报牵线,镇江老知青徐育平找到盐城原兵纺厂老友于建生。这些年也一直在寻找对方下落的于建生立即赶往镇江,与老友见面。久别重逢后,兄弟情谊在。二人同睡一床,抵足而眠,畅叙人生。
31年后,今年5月19日,于建生(右)与徐育平重逢。(图片由徐育平提供)
徐育平吟诗表谢意
5月18日,盐城晚报记者收到镇江老知青徐育平发来的微信:“致《盐城晚报》——感谢盐城晚报记者及其他提供线索的热心读者,谢谢你们!杳无音信几十年的好朋友于建生,在你们的热心帮助下,终于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上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往事历历在目,彻夜难眠。”
徐育平附上两首小诗,表达他的心情:“思绪随风扬,当年少年郎。如今两鬓白,笑面忘夕阳。待到相聚时,弹指诉衷肠。”“人海茫茫无觅处,盐城记者来帮忙。阔别半世得相见,同事友谊万年长。”
近几天,徐育平和夫人杨女士,通过微信和电话一再向盐城晚报记者表达谢意:“感谢《盐城晚报》,感谢大家,愿《盐城晚报》越办越好!”
兄弟见面重续情谊
前天下午,刚从镇江赶回来的于建生,向记者介绍此行经过。得知徐育平还在镇江居住,他和爱人商议后决定立即前往镇江。“我们已有30多年没见面了,但晚报上登出的照片,仍能看出他当年模样,我要看看他。”
“我们一见面,就不约而同地说‘你还是老样子嘛!’”于建生说,18日傍晚,当他乘坐长途客车赶到徐家时,热茶已经沏好。于建生拿出1985年春天去镇江看望徐育平的合影。那时两人才三十岁出头,风华正茂,而今徐育平靠轮椅行动。于建生推着轮椅,陪徐育平到附近公园散步。当天晚上,兄弟俩同睡一床,彻夜长聊。
31年前那次镇江一别,徐育平即南下深圳创业,在许多城市跑业务,所以后来于建生寄给他的十几封信,一封也没收到。8年前,他由于风湿性关节炎发作,只能靠轮椅行动。
追忆青春思念老同事
“二翁相聚首,相见语不休。深情荡心田,满腔热血流。”于建生说,这是他和徐育平共同吟诵出的诗句。“这次相聚,还要感谢许多老同事。”他说,本报报道后,原兵纺厂老同事夏桂英、陈年加、周沼平、郭清怀、陆淼湖、刘玉春和郑奇都到于家通报信息。
“特别是已搬离老厂生活区的朱学谦老医师,骑着自行车赶到我家,拿着报纸告诉我徐育平在找我。”于建生感叹道,他已是80多岁老人,还这么热情。“可见我们这些老厂同事当年结下的情谊多么深厚。”
于建生说企业改制后,原兵纺厂早已不存在,老同事分散在各处,平时难得一见,这次徐育平寻人消息,却把大家重新联络起来,他十分珍惜这份情意。在镇江时,徐育平打听最多的也是当年老同事。他说,提起当年同事之情,真是:深情荡心田,满腔热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