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新闻台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民生报道 >

“沃土情怀”让昆山满地生金

来源: 昆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6-05-27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昆山之路从头越、五大发展走在前”的关键之年。为了展示十年来我市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丰硕成果,向党的生日献礼,即日起,本报推出“党旗飘飘——聚焦机关服务品牌”栏目,介绍全市各机关在创建服务品牌中锐意创新、服务群众的生动事迹,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沃土情怀”标识把土地(Land)英文第一个字母“L”和“土”字有机结合,构成标识主体图案。通过变形,整体幻化成一只飞翔的鸽子。蓝、绿相交的丝带,是灵动的翅膀,绿色象征有限资源,蓝色象征科学发展,以此表现国土部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这一永恒主题。金黄色主体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沃土”,是昆山国土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率先发展的文化累积。飞翔的鸽子是和谐美好的象征,承载着未来发展的憧憬和希望。意喻昆山国土人“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努力打造和谐国土、满意国土、文化国土、创新国土的方向和信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是昆山国土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走进昆山市国土资源局,每一间办公室内都有一个显著的“沃土情怀”标识。英文单词土地的第一个字母“L”和“土”字有机结合,像一只和平鸽,在金色的大地上自由翱翔,让人产生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感受到国土人激情拥抱沃土,和昆山发展脉搏一起跳动的情怀。

始终坚守保护耕地保障发展的使命,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始终保证率先的动力,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徐锁发说得好:“正是因为昆山国土人心中那一腔沃土情怀,所以保护更用心,保障更有力,创新更主动,服务更周到,不仅让昆山拥有绿水青山,更让昆山成为金山银山。”

● 保护耕地,坚守红线

最近,市国土资源局启动了“慧眼守土”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选定106个区域作为监测站点,设立移动基站,对基本农田、城乡结合部、违法用地多发地等重点区域基本实现高清探头全覆盖,最终实现国土资源“实时化、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动态监管。这是市国土部门创建三级保护网络、引入GPS动态巡查模式之后,在保护耕地工作中的又一个创新之举。

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市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始终为这一重任破题求解,让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这一“两难”变成了“双赢”。

土地整治是昆山保护耕地的有力抓手。最近几年,昆山市就在花桥、锦溪、淀山湖、千灯等区镇整理土地2万亩,通过土地整治,昆山城市背后长出众多“万亩良田”。规范土地流转,归并零散地块,发展规模种植,突出高效农业,昆山已形成“4个10万亩”农业产业布局,即10万亩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10万亩花卉苗木,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也稳步推进。

土地整治变身富民工程,成为昆山国土治理的又一亮点。2013年,在锦溪镇长云村新整理出来的600亩土地上,开始了一场全新的试验——新型合作农场,改变过去将土地流转给大农户承包的方式,成立镇农地股份合作联社,对流转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生产模式的变革,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和收入的增加。2015年长云村农民土地流转收入从过去每亩700元左右跃升至千元,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200多万元向千万元关口迈进。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长云村调研时说,昆山不但经济发展得好,耕地保护也做到了既有数量又有质量,这是难能可贵的。

● 保障发展,接力创新

加快国土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是昆山国土部门近年来不断探索的重点。徐锁发说:“昆山土地管理利用的探索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从而为每一次转型升级创造了巨大的推动力。”

2002年,昆山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一个以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额为杠杆的“5432”集约用地机制,经过四次调整,目前已提高到“8764”(即综保区不低于80万美元/亩,开发区、高新区、花桥不低于70万美元/亩,其他区镇不低于60万美元/亩;内资项目不低于400万人民币/亩。)投资强度标准也让昆山“项目投资有强度”等“八个度”集约用地机制在全国叫响,并探索出“八个融合”的集约用地新机制。2013年,昆山市《集约化利用土地“8+8模式”》入选中组部编写的《科学发展案例选编》,在全国推广。

情怀永在,创新不止。围绕昆山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昆山国土人第一时间整装再出发,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区镇把脉问诊,深入企业了解需求,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该意见最大的亮点就是两个“零增长”:“至2020年末,全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2014年,实现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除市政功能设施建设外,实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零增长’”。两个“零增长”是一剂倒逼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猛药”。和昆山转型升级中的“插柳成荫”“腾笼换鸟”“老树开花”三篇文章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侃桢认为,两个“零增长”完全符合昆山实际,也是保证昆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服务民生,情怀不改

“沃土情怀”是昆山市国土资源局的服务品牌,2010年正式注册。昆山国土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在依法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特色服务、高效服务。

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是国土窗口服务的特色之一。不久前,国土局窗口工作人员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老人打来的,他需要开具土地证遗失证明,但已78岁的老人身体不便,无法亲自到窗口办理。工作人员小钱约好时间,冒雨去了老人家里上门服务。

昆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土窗口8名工作人员,不断创新服务。考虑到家长等待学区房的迫切心情,窗口开辟了绿色通道,把二手学区房的办件期限缩短为“隔日可取”。

为了让“沃土情怀”的服务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从2005年开始,昆山市国土资源局在全系统范围内开展了以“晨读”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并作为一种制度延续至今。最近一个阶段,昆山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履职保护、绩效考核、创新激励和责任追究等“四项机制”,成为晨读的重点内容。

2015年底,昆山国土人再次从北京捧回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先进集体”。这是自1994年人社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表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以来,市国土资源局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这在江苏省内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鲜见的。

“沃土情怀”,是对土地深沉的爱,是对发展炙热的心,是对民生深厚的情,昆山国土人始终用实际行动为“沃土情怀”做最好的注解,不断为昆山服务增添新的内涵。

    民生报道

    海南自贸区首批境外非政府组织国际

    资讯排行

    网站简介 - 诚聘英才 - 证件查询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电脑版 - 移动端
    Copyright © 2017 中国国际新闻台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本台所刊登的中国国际新闻台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国际新闻台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返回顶部